西出阳关无故人课堂实录

2022-09-15 22:16: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出阳关无故人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西出阳关无故人,实录,课堂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西出阳关无故人》课堂实录

江苏省射阳中学喻小娟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节课从一段视频开始请大家欣赏。刚才的这段视频是出自哪里? 生:CCTV

师:没错,这是2016年中央电视台最火的一档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开场诗,王维的《山

居秋暝》,是中学语文课上的内容。你觉得朗诵者徐涛他的朗诵有什么特点? 生:情感丰富,有韵味。

师:他的朗诵和我们早读课的背书完全不一样,非常的有情感,韵味足,节奏感好,而且还

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其实在中国历史上诗和歌是不分的。诗某种意义上说诗就是歌。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也是最早的民歌集,以后的历朝历代均有发展,特别是在唐宋年间大批诗人参加歌词的写作,盛况空前。“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什么意思知道吗? 生:有井水就有人。

师:对,有井水就代表有人,只要有人就有歌声。这里的歌声指的是宋代词人柳永他的诗词

被广为传唱。那么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学过很多古诗词你们了解古诗词的节奏吗? 生:不了解。

师:我们来读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诗经》里的《关雎》 生: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师:你读出节奏感了么?好像没有。那按正确的节奏怎么读呢(教师范读) 生:学生按照节奏诵读。

师:刚才我们读了个四言的是2+2,接下来我们读一个七言的《清明》这应该是几加几啊? 生:4+3.

师:那如果细分的话怎么分?

生:4分成2+2. 3分成1+2或者2+1 师:我们按照正确的节奏诵读一遍。 生:(学生诵读清明)

师:下面请同学们尝试着读一首大家熟悉的静夜思。(学生诵读)刚才这位同学诵读的第一句

是很多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她把明月两个字连起来了。而这里的明是用来修饰月光的,所以正确的读法是(教师朗读)。那么在古代人们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些诗歌的呢?古人表现的方式有四种。诵、吟、歌、唱。诵指的是按平仄节奏诵读。平仄在古诗词中指声调。吟的方式是在喉咙里伊吾之,俗话说的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歌是按照平仄的节奏强化了音乐的节奏。唱就淡化了平仄主要注重音乐性。

师:在我们了解了古代诗歌的节奏和表现方式,我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诗歌用

歌曲的方式演绎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中国古代歌曲的无穷魅力!我们的正标题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出自哪首诗? 生: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师:那这首诗在古代古人是怎么唱的呢?我们无从知晓因为没有具体的影像视频留下来。接

下来我给大家看一段视频看看现代人怎么演绎的。 生:学生欣赏视频。

师:刚才的视频你觉得他是在唱吗? 生:不是。

师:我觉得他是在唱和吟之间。那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刚才的歌曲里的歌词要比原诗词要多是

不是? 生:是。

1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师:那么这首歌曲在古代叫《阳关三叠》在唐代它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那为什么叫三叠呢? 生:因为叠唱了三次。

师:在中国古代乐曲里有两个著名的乐曲与“三”有关,还有一首大家是什么曲子吗? 生:《梅花三弄》 师:很好。《梅花三弄》的三指的是三次不同的变奏,《阳关三叠》是三次叠唱。那诗和歌都

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但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层次和深度也不一样。古代歌曲很美那它到底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师:我们还从诗词入手,大家都知道古诗是古代文人墨客表达心中思绪的一种方式,那他往

往会借助一些景物来表达,那这里他借助哪些景? 生:雨,客舍,柳。

师:作者用雨和杨柳等表达了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恰恰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学思想:“景生

与情,情生于景,情景相生,自成声律”。这里就体现了中国古代歌曲的第一美情感美。 师:中国古代歌曲的歌词大多数采用诗歌,它能用精妙的文字,准确表达深刻的情感内涵,

是诗人的激情和生动的现实生活情景的诗化的体现。其实诗它带给我们的就是一幅画,那在我们的中国画里有留白,那这个留白就是给我塑造一种意境留给我们无尽的遐想。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着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叹,把当时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别恨离愁这一主题表达的极为深沉。这里就体现了中国古代歌曲的第二美意境美。前面两大美都是从诗词上体现的,接下来请同学们看旋律,这里一共出现了几个不同的音? 生:do re mi sol la 五个

师:这是传统的中国五声音乐,宫商角徵羽。世界上有许多的五声音乐,如日本的都节调式

mi fa la si do mi)教师范唱日本民歌樱花。五声音乐不仅在古曲里有运用,现代流行歌曲也有比如2008年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大家会唱吗? 生:学生一起唱《我和你》 师:(老师范唱简谱让同学们感受)。中国五声音乐明显区别于西洋的五声音乐,有非常明显

的中国韵味。这也是中国民乐能够独立于世界音乐之林的根本原因。再来看看这段旋律的线条,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相同的。

师:四个乐句以起承转合的结构组成,曲调以级进走向呈现,那旋律的起伏大吗? 生:不大,很平和。

师:这里的温情含蓄符合送别时伤感的情形,也彰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律美。这个韵律美

不仅体现在前半段,后半段出现先的八度大跳音程,(教师范唱)突出表现无奈。伤感,期待的感情,那么它也体现了一种跌宕起伏的韵律美。既然古曲这么美我们是不是也想亲自感受一下呢?接下来我们就把这记忆的主题四句来学唱一下。 师:(教师先范唱一遍)接下来老师唱一句大家唱一句。 生:学生跟唱。

师:在演唱过程中我们发现哪一句最难。 生:第二句。

师:我们把它分开来唱。 生:学生把乐句分开唱。 师:我们把它连起来唱一遍。(学生唱)我们同学唱的不错,那我想请一位同学站起来单独唱

一遍,请同学们推荐。 生:王月同学。

师:好,我们请王月同学唱一遍,老师给她伴奏。(唱完老师给予评价和鼓励)接下来我们给

大家欣赏一个合唱版本。 生:学生欣赏

师:听完合唱版本请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合唱版能否完全体现古曲的美?

2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生:学生讨论。

师:我们请同学回答。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合唱是分声部的,古曲是单旋律的。

师:讲的很好,合唱讲究和声的美,立体的美。而古曲是单旋律古朴的美,合唱版已经淡化

了平仄,淡化了节律。所以它不能完全体现古曲的美。 师:刚才我们欣赏的是唐诗,接下来带领大家走向送宋词。《扬州慢》学过吗? 生:没有。

师:那请同学们先来有节奏的把第一句朗读一遍,感受一下宋词的节奏。 生:学生读词。

师:我们对这首词不了解,那么老师来和大家来了解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这首词调歌曲

写于(1176)年冬至。作者姜夔路过扬州,目睹战争洗劫后的扬州一片萧条的景象。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写下这首词。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一种哀思。这首词调属于自度曲。什么是自度曲大家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就自己作词作曲。接下来我们来欣赏这首《扬州慢》,听一听宋词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生:(学生欣赏音频)

师:听完后我们请同学们给这首词划分一下应该分为几部分? 生:(学生没有答出来)

师:我们前面说过诗人最擅长用的一手法是什么? 生:借景抒情。

师:那这首词哪里写景哪里写情? 生:到都在空城是写景,后面写情。

师:所以这首词分为两部分。再来看一看上下片的美每句的结尾音。 生:1 3 6 1.

师:再来看一看上下片的最后一句。有什么发现? 生:旋律是一样的。

师:那么这里采用了换头合尾的旋法。上下片最后一句相同,呼应中又有了统一。 师:那这首曲子子又有怎样的艺术特点呢?来看一下旋律,你会发现fa变成了什么? 生:升fa.

师:这是中国传统的七声音阶,它里面的变徵音体现了古朴的旋律美。那老师来唱两句让同

学们感受一下这种演唱风格像我们音乐里那种演唱风格。(教师演唱) 生:有点像戏曲。

师:很好。戏曲里讲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那这首古曲就借鉴了戏曲里的演唱风格,比如

托腔,转音,咬字。这也是扬州慢的第二个艺术特点。

师:在欣赏了两首古曲后老师需要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由于历史上记谱法的不完善,历代文

人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以及古代词曲分开记录的方式,造成了很多古曲散失和失传。那面对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我们该怎么办? 生:传承。

师:说的很好。我们能做的就是了解、学习、弘扬、传承。

师:中国古代歌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相信中国古代歌曲以其东方神韵的独特魅力能在今

天找到知音。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应懂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我们的精品古曲为每一位国民大众所熟悉,让它成为“中华文化的基因”。让我们的“千载古乐,魅力隽永”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a5022951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