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己和解的历史例子

2022-08-16 06:0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与自己和解的历史例子》,欢迎阅读!
和解,例子,自己,历史

与自己和解的历史例子

一次罗隐参加进士考试又落第了,他闷闷不乐地从京城往家里赶。路上经过蜀道上的筹笔驿,驻足凝思,蜀汉丞相诸葛亮数百年前在这里运筹帷幄,北伐曹魏。但最终出师未捷,病逝于五丈原。

罗隐想到自己有着同样的命运,虽有一腔热血却屡试不中,这样报国无门,永远也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惋惜诸葛亮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感叹,于是提笔写了下面这首诗。

《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这首诗题目叫筹笔驿。筹笔驿在四川广元,相传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时曾经驻军和筹划于此。取名含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意思。

诗歌的首联,写的就是诸葛亮应刘备三顾茅庐之邀,离开南阳郡隆中的隐居之地,下山去辅助刘备建立千古帝业,为他排忧解难。“抛掷”一词,反映了诸葛亮对故土和亲人既恋恋不舍,又义无反顾。

“北征东讨”,是指北伐中原,抗击曹魏;东向攻击孙吴,西南七擒孟获,还有后主刘禅时期的六出祁山等军事行动。总的就是写诸葛亮为刘备的三分天下大计出力献策。


颔联既是写时运问题,实际也是对诸葛亮一生的概括。时机到来,诸葛亮风流倜傥,指挥若定。你看这赤壁之战,诸葛亮联合东吴,借助东风,用火攻一举打败了曹操。这个时候连东风和长江天堑这些天地之物都会来帮忙。

但是一旦时运不济,大势已去,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诸葛亮何等威武,何等神机妙算,但是到了关公走麦城,到了六出祁山,他也只能徒唤奈何。最后匡扶汉室的希望落空,只落了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生前身后名。

颈联中的“孺子”是指后主刘禅。刘备打下的蜀汉千里大好河山,后来就被刘禅给轻易地抛弃了。刘备临终白帝城托孤,大事都委托于诸葛亮。可惜刘禅投降时诸葛亮已不在人世。

诗句中的“冠剑”,冠指文臣,剑指武将,实是指诸葛亮。刘禅贪生怕死,放弃抵抗,听从臣子谯周的建议,投降了曹魏,使刘备诸葛亮创立的蜀汉基业毁于一旦。这样诸葛亮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痛恨谯周的。

尾联又回到现实中来。三国时代早就过去了,一切都成了过眼云烟。现在作者罗隐唯一能看到的是,筹笔驿旁边的一股泉水,它好像在怀念远去的诸葛亮,还在那里年复一年地流淌。

终上所述,筹笔驿》既是写诸葛亮报答刘备的知遇和托孤之恩,辅佐刘备建立帝业。也是感叹诸葛亮未能统一中原,出师未捷,最后饮恨而亡。


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诸葛亮尚有遗憾,更何况像罗隐这样的一介书生呢?罗隐这是在借惋惜诸葛亮来安慰自己。自己屡试不中,不是自己没有努力,而是时运不济。俗话说,时势造英雄。

罗隐的《筹笔驿》这首诗也告诉我们,人的一生固然要拼搏,要建功立业,去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成功的。能力重要,机遇时运更不可忽略。

记得《增广贤文》里有一句话,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所以万一时运不济,就不要强求,不要不甘心。钻牛角尖,放不下,这样反而会伤害身体。要像罗隐那样,自己跟自己和解,退一步海阔天空。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ac27e430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