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北洋军阀兴起的因素

2023-02-05 15:3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探究北洋军阀兴起的因素》,欢迎阅读!
北洋军阀,探究,兴起,因素



探究北洋军阀兴起的因素

北洋军阀是中国近现代史中一个重要的存在。它生于封建专制政权中,靠着帝国主义的势力生长。其自身具有浓厚的封建性,但对于它的军事体制来说,具有一定的西方色彩。它在饱受列强侵扰的晚清中生长,又是逼清帝退位的一股力量,有着诸多矛盾。



标签:北洋军阀;袁世凯;军制改革;争权

清末内外交困,内有洪秀全的太平军,外有列强不断侵扰。反观清朝,旧军日益腐败,国家没有一支强有力的能够压制农民运动和抵御列强的军队。八旗兵在清人关后已日渐萎靡,康熙帝平定三藩靠的都是由汉人编制成的绿营军。了鸦片战争时期,绿营军竞兵不见将,将不见兵,迫于国内外的压力,清廷决定训练新的军事力量,由此,湘军、淮军产生。曾国藩首创湘勇,并用募兵制代替原世兵制。训练的同时,灌输儒家封建伦理道德,湘军也因此成为一支宗族的封建地主武装。值得一提的是,湘军以营官白招为原则的成军方法,从组织上办证了曾国藩在湘军中的牢固统帅地位,以及军队私有的性质。这正为后来北洋军阀所继承。同治元年,李鸿章组建淮军,用培植亲信的方法,使淮军成为李鸿章的亲信军,另设北洋武备学堂,段祺瑞、冯国璋、曹锟皆出于此,这也正展现出淮军和北洋军一脉相承的关系。到了光绪年间,封建官僚的腐败以及旧的训练方法无法对抗强大的列强,甲午战争使清廷认识到继续改革军队的必要性。军制改革成为了朝野共同的问题。胡燏菜根据德国陆军操典练兵,即定武军,于光绪二十一年由袁世凯接管,成为新建陆军的前身。



北洋军阀的兴起和袁世凯有着很大的关系,袁世凯有丰富的军事才能以及擅长投机逢迎,在戊戌政变中可以看出袁世凯的虚伪的两面性。他趁清廷迫于军制改革的压力,不断上奏练兵主张,争献练兵良策。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新建陆军成立,袁世凯正式接练新军。1895-1899年,袁世凯于小站练新军,段祺瑞、冯国璋等人都在此被袁世凯重用,成为后来北洋军阀的核心人物,新军逐渐成为一个集团。



北洋,在中国近代史中有诸多意思,初为地域名称,总理衙门出现后,清廷设北洋、南洋大臣主管外交事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列强认识到需要在中国物色一个强有力的代理人。甲午战争后,李鸿章为代表的淮系势力没落,袁世凯凭借编练新军兴起,凭借一系列政治手段,对内讨好荣禄,对外听从日俄等帝国主义,权力不断提升。慈禧专权后,升熔炉为军机大臣,荣禄着手建立武卫军,将袁世凯的新建陆军编入武卫右军。光绪二十五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袁世凯进入山东镇压,期间不断扩充势力,到了八国联军时,武卫右军已经扩充到原来两倍以上。而荣禄的武卫军在对抗八国联军时几乎全军覆没,荣禄势力没落,袁世凯因为推脱得以保存实力。辛丑条约签订后,全国出现普练新军的声势,袁世凯以武卫右军为基础,从光绪二十八到三十年在保定进行北洋常备军的建设。设军政司,为北洋军政大本营,统一管理在直隶驻扎的军队。军政司的主要人员皆出自袁世凯新建陆军中的亲信等,这也使军政司成为袁氏的一个凝聚体,北洋




军阀的核心基本形成。



随着袁世凯的势力逐渐扩大,不可避免的与清廷的皇权发生矛盾冲突。光绪三十二年设陆军部,负责全国练兵事宜,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袁世凯的权势。七月二十七日,袁世凯被免去直隶总督及北洋大臣。光绪三十四年,宣统即位,载沣当权,因袁世凯戊戌政变中出卖过光绪帝,本意处死,因其影响力,最终将袁世凯放回原籍。



武昌起义后,革命浪潮席卷中国大地,南方军队纷纷支持革命,清廷只能寄托于北洋军,命荫昌率北洋军讨伐叛乱。由于北洋军的将领多为袁世凯旧部以及袁世凯的暗中指使,北洋军接连失利,这为袁世凯复出提供了条件。清廷在内外的压力下,不得不重新起用袁世凯。南方革命党和北方清廷的僵持,使形式逐渐对袁世凯有利。他凭借自己的军事力量,一方面以适当的武力攻击革命的人,确保获得以后的最高地位。另一方面利用革命和帝国主义支持,迫使清政府让出政权。帝国主义见清廷无望已无法维护在华利益, 所有一切物理行为,遗弃恢复旧观,断无可望,因此列强由扶持清廷转而看好袁世凯。宣统三年十月二十七日,南北和谈开始,北方的总代表为袁世凯委派的唐绍仪,南方总代表为十一省军政府公投的伍廷芳,对于袁世凯来说,无论结果如何,使立宪或是共和,他手中的北洋军阀就是一张王牌,最终得利者一定是袁世凯本人。位于上海的资产阶级上层和立宪派张謇、赵凤吕等,他们看到了民主共和浪潮,将希望寄于袁世凯来稳定政局。



随着各省的相继独立,成立一个新的政权已迫在眉睫,孙中山回国后即被选为临时大总统,这使南北和谈发生了转折,权欲重于袁世凯对此极为不满,并变相撕毁唐绍仪与革命党人签订的协议,又命北洋将领通电声称不惜以干戈相,革命党人对于共和问题决不让步,为稳住袁世凯,孙中山做出明确答复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绝不食言,文则可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这对于袁世凯来说是一支强心剂,袁世凯的权欲被满足,便逼清退位。他通过取得列强支持以及命令各军队联合电告共和,清廷失去了军队以及列强的扶持,于1912212日颁发退位诏书。15日,参议院举行临时大总统选举会,一致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至此,袁世凯取得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最高领导权,从此,掌握全国政治軍事权力的北洋军阀集团最终形成。



北洋军阀集团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一方面,清末旧军腐败,加上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急需一支强力的军队。另一方面,西方先进思想的不断传人,中国改革思潮不断发展,深入到军事上的军事改革,是当时各阶级的重任之一。强侵华政策的变化,从瓜分中国到物色代理人,袁世凯正是通过他的政坛权术以及强力的军队,填补了这个位置。以上就是北洋军阀兴起的因素。



注释:

①《王廷兰致曾望颜函》《中西纪事》卷六,申报馆小丛书本。

②《中国近代史料丛刊……辛亥革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336页。



③黄季陆编:《总理全集》下册,《文电》第8页。

参考文献:

[1]王宜恭,《北洋军阀史料,袁世凯卷,1》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579 600页。



[2]来新夏,《北洋军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52 29页。

[3]唐德刚,《袁氏当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24-59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e131ae25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