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诗词《商山早行》赏析

2023-03-20 09:06: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温庭筠的诗词《商山早行》赏析》,欢迎阅读!
商山,赏析,诗词,温庭筠

温庭筠的诗词《商山早行》赏析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赏析】

诗写“商山早行”,虽未出现一个“早”字,却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等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时分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处处体现一个“早”字;并且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山中早行的共同感受。

首联即写“早行”,“晨起动征铎”句,把清晨起床的许多活动一语感慨出来,“客行悲故乡”句,把作者留恋故乡的心理准确地刻画出来,也反映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的安土重迁心理。

颔联两句写见闻及感受,简洁凝练,真实可感,历来脍炙人口。这两句全用名词,以六个特有的意象,勾画出一幅清晨早行图:残月高挂,村野客店传来声声鸡叫;板桥清霜,先行客人留下行行足迹。诗人写的是早行,“鸡声”和“月”是两种必要的意象;而山中比较典型的景物就属“茅店”了。所以“鸡声茅店月”这句,把茅店里的旅人,闻鸡鸣而看天色,看到残月而收拾行装,直至起程赶路的过程,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同样,“人迹板桥霜”这句,依前所写,记叙了旅人行走在板桥上,看见先行客人留下足迹的情景。然而,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仅通过十个字便呈现出来,足见作者大家手笔。清盛传敏曰:“三、四非行路之人不知此景之真也。论章法,承接自在;论句法,如同吮出。描画不得者,偏能写得。句句早行,故妙。”宋代梅尧臣对的诗的定义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至于“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温庭筠这两句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特色;而“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补充道:“道路辛苦,


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可见,这两句便是符合梅尧臣标准的一个典型。

颈联写形成所见景色。“枳花明驿墙”,着一个“明”字,说明天还未大亮,所以白色的枳花,就比较显眼,进一步强调了“早行”。末联抒情,抒写行旅之艰辛以及对家乡的留恋。“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早行”之景与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扩展阅读:温庭筠的创作

温庭筠精通音律,诗词兼工。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语言工练,清俊明快,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被称为花间鼻祖。他与、段成式文笔齐名,三人都排名十六,故称“三十六体”。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另著有传奇小说集《乾巽子》,原本不传,《太平广记》引录甚多。

温庭筠诗词俱佳。温庭筠诗词,在艺术上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己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著有《握兰》、词集《金荃》二集,均已散亡,现存的《花间集》收集了66阕他的词作、列为篇首。温庭筠词风婉丽、情致含蕴、辞藻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0ebf97648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d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