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2022-09-15 15:0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欢迎阅读!
马克思,讲话

教学目标

一、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二、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2学情分析

一、本文围绕中心,层层推进,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教材,可以导读为主,设计一些练习,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二、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活动2【讲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从题目中能否看出文章的体裁和表达方法?

明确:从“讲话”二字知道是演讲词,因此是以议论为主;从“墓前”二字可以知道这是悼念马克思的悼词,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等有关情况。主体:主要介绍或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勉他的亲人或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和号召。所以还有有记叙和抒情。

二、理清结构:根据悼词行文思路,给这篇文章分段。 第一部分(1 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情况。(述哀) 第二部分(2-7 论述马克思一生的功绩。(歌功)

第三部分(8-9 论述马克思巨大的影响,抒发悼念之情。(颂德) 三、体会第一部分的语言

1、为什么作者写“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的睡着了”(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 明确:用讳饰说法,既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悲痛;同时也表达了对死者的尊敬。

2、为什么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

明确:这不单是一般的因讳饰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领袖。 四、阅读(2-7),并思考:

1、马克思生前到底有哪些功绩?找出文本依据。 明确:(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3 2)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4

3)在科学领域(数学领域)有独到的发现。-----5 4)认为科学是一种革命的力量。----6 5)参加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7 6)创立国际工人协会。----7

2、恩格斯从哪些方面总结了马克思的贡献?(插入提问:(1) 第二部分采纳怎样的论述方法?——总分总(2)第六段第一句话“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这句话有何什么用?——过渡。)


明确:恩格斯是从两方面对马克思的功绩进行了归纳:科学 革命。 3、体会第二部分的论述方法及语言。

* 论述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时,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明确:用达尔文的发现作类比论证,说明这个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还”起了什么作用?说到其他资产阶级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的研究有何作用?

明确:“还”推进了文意,阐述马克思不仅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能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剩余价值。

明确:对比论证。豁然开朗——在黑暗中摸索。阐述了马克思这一发现有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4、第七段中“第一次”说明了什么? 明确:“第一次”表明马克思亲身参加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同他的理论创造一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仅“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办、编小册子)---革命态度,而且“顽强”地领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态度,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士的国际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使无产阶级从自发斗争的阶级进步到自为的阶级。----革命业绩 五、阅读(8--9),并思考

1、论述马克思巨大的影响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

明确:“无论专制政府„„诅咒他”——“整个欧洲和美洲„„尊敬、爱戴和悼念”,形成鲜明的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不可替代的导师,同时也说明他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能给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可抗拒的敌人。 2、马克思有如此大的贡献,他的为人是否专横跋扈?

明确:不是,他没有“私敌”。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马克思没有这样的敌人,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他有“许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推荐课外读物:

1、马克思17岁时所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2、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2f666165ce05087732132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