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2023-12-10 23:06:1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欢迎阅读!
三不知,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孔子说过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大智慧。可又有人对“一问三不知”的人非常藐视,甚至是恼火,可见做人真难。

那么这“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不知呢?

“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这句话还有个故事,说在春秋时期,本来郑国是非常强大的,可以说称霸于各诸侯国,但是自从郑庄公去世之后,就渐渐衰败下来,周边的晋国试图趁机兼并了这个国家。

郑国自知以现在的实力打不过晋国,于是就去找邻国齐国求救。齐国一见这个状况,当然不会坐视不管了,他们不能眼睁睁看着晋国做强盗,而且还越做越强大,之后对齐国也是一大威胁。于是派出齐国有名的大将陈成子率军援助。

当大军走到淄水岸边的时候,天上下起了瓢泼大雨,面对大河,当时马儿害怕得嘶鸣不已,人也觉得疲累,都不想过河。郑国使者很是焦急,如果得不到齐国的及时救助,很可能就被晋国攻破城池了,于是他赶紧说服陈成子,再难也要快速行进。

陈成子当然知道后果,他鼓励士兵们迎难而上,大部队也终于抽打着马儿过了河。

晋军一看来了这么多齐国的援兵,都吓坏了,还是走为上策,赶紧连夜撤兵吧。

晋国军队撤兵后,并没有彻底甘心,对这种不战而逃依然耿耿于怀,就想出花招,开始制造谣言,妄图把齐国的援军吓走。

陈成子有个部下叫荀寅,他就听了个小道消息上了当,然后慌慌张张就去报告陈成子。他说晋国已经派了千辆战车赶来,要一举歼灭齐国,咱们还是赶紧撤吧。

陈成子问他消息可靠否,要求他说说这个消息的前因后果,怎么个来历,荀寅却支支吾吾,啥也说不出来。

陈成子大怒:“你什么都不知道就乱说话,我们在临行前国君就叮嘱我们,看见零散的士兵不要去追逐,看到大军也不要害怕,而你现在却来报告这种不准确的消息,简直就是长别人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扰乱军心!”


荀寅为自己的言行懊悔不已,他说君子在说话前应该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才能去讲事情,如果这三项都不知道,就很容易误导别人。后来人们就据此概括为“三不知”。

现在来说,“一问三不知”这句话是含有很大贬义的,形容一个人不靠谱,不对该知道的事上心,问啥都不知道,有点呆傻的意思,而最初的“三不知”就是指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570df152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