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哈工大演讲

2022-04-09 13:07: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白岩松哈工大演讲》,欢迎阅读!
白岩松,哈工大,演讲

白岩松哈工大演讲

先从一个问题说起吧。我经常会面临一个问题:请问对您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什么?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谁?我的答案永远是标准的: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是我妈,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没有我妈就没我,没有《新华字典》我就不会认识那么多字,也不会看那么多书。这个答案看似标准,但在背后隐藏着我的另一个看法。当你的生命一路上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江水,总有很多分支不断地给你注入新的能量,一本有一本的事就是如此,但是突然有一天,有一个提问很残忍,让你说哪一本书最重要,这个时候你突然发现手心手背难以割舍,你怎么去回答呢?或许《新华字典》才是最标准答案。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不同的书籍给你舔著了不同的营养。甚至有趣的是,你都以为你忘了,你都以为你没有受过它的影响,但是遇到某一件事情或者思考某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曾经阅读过的一本书还会再次的触动你和激活你,因此没有孰轻孰重。

今天早晨的时候有一个人打电话问我“我们现在在大学,在大学这个的阶段里头,是读万卷书重要呢还是行万里路重要呢?”我对他的回答是“你的这个问题太学院派了”。因为你在大学的这四年时间里头,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想行万里路你做不到,不光是一个物质条件的问题,还有一个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涯的问题。那么,就读万卷书吧?但是接着我又告诉他,其实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一样,也还不是最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几年我经常会想这样的问题:在老子写《道德经》的时候,他一定没有行万里路,更没有读过万卷书,但是今天又有几本书超过了老子的这几

千字的《道德经》呢?是什么,是什么让他在没有行万里路,也没有读万卷书的时候,却指明了未来的相当多的人们内心的困惑,到今天不仅不过时,还依然散发着更大的光芒。举两个例子:比如说,我当然不主张30岁以下的人看《道德经》。为什么?因为书有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读完了之后你就以为你读过了,其实是错过了。当你在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书的味道是读不出来的,但是你以为你读过了以后就没有在你到达了需要它的年龄的时候再次跟它相逢,那我觉得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但是也不妨碍里头有些很优秀的地方,比如说,对我影响非常大的,有很多事情我想不明白,但是突然有一天《道德经》里头的五个字一下子就给我想明白了,这五个字叫“无私为大私”。那有时候我就以我的感受去给这五个字去分享,生活中的很多事情这五个字都能把你点破。“无私为大私”,什么意思――你越无私了你得到的东西越多。过去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都走了弯路,“我们要大公无私”、“我们要很狠斗私字一闪念”,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人性是自私的,谁也别跟我说你不是自私的,这是人性。大家有没有想过邓小平改革的最大的变化在哪里?邓小平的改革最核心指出就是他尊重了“人性是自私的”这一个基本原则。你有没有发现,中国的改革是从安徽的凤阳土地承包按上手印开始的。为什么是土地承包呢?土地承包最核心的原则就是“你先为自己干,在干的过程当中你会获得利益”,当更多的人开始为自己干和努力干的时候,我们整个这个国家就富起来了。后来你看所有的改革,股份制改革等等、等等,都是在顺应着人性中有自私的这一


面而去捋顺相当的关系,因此激活了这个社会最大的生产力。所以邓小平的改革回到最核心之处就是邓小平他老人家读懂了“人性是自私的”这一个基本原则,然后顺应时势最后使国家富足起来。但是,这句话听着又有一些...不舒服。哦,人性都是自私的,那你看,突然有一天我发现中国的古人比我们更聪明多了,他完全明白“人性是自私的”这个基本原则,但是他又希望有更高的道德。因此,老子在那么多年前就说“无私为大私”,他用“大私”去诱惑你无私,对吗?希望让你得到的更多但是你所用的方式确实无私的。那你说,读一本书有的时候把你过去岁月30多年的所困惑的一些东西一下子就激活了。再比如,在《道德经》里头有一句话,说“什么样的官员是最好的?什么样的君主是最好的?”那在座的各位一定会去想,最好的君主就是被人尊敬的、被人爱戴的,对吗?但是《道德经》离里是这么说的,“最好的君主是感觉不到他存在的君主”不是吗?“最好的君主是感觉不到他存在的君主,排第二位的是被人尊敬和爱戴的,排第三位的是被人敬畏的,最差的是被人讨厌的”,为什么感觉不到他存在的君主反而是最好的君主呢?是啊,你感觉不到他存在却把整个社会井井有条的运转起来,难道这不是以后总最高的境界吗?所谓“无为而治”是不存在的,还是用一种类似无为的东西完成了整个的这种顺畅的治愈。再比如说《道德经》让我做了一个很大的改变,当时我在当制片人的时候,最后演变成了这一个节目演变成了三个节目,两个日刊一个周刊,大概一个《新闻会歌厅》、一个《东方时空》的《时空联系》、还有一个是《中国周刊》,我一个人当制片人。当这三个栏 目都还不错,都火起来的时候,我就辞了。在辞之前也是《道德经》里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触动,《道德经》里头说的是“当杯子满了的时候里头就再也什么都装不进去了,想要装进新的东西的话,只有把这杯水倒了”。那后来我也用了现代化的方式把它解读了“不管您手里的计算器完成了多大数字的计算,想要在计算新的,就必须清零”,对吗?哪怕刚才屏幕上显示的是20万,对不起,哪怕接下来要做一个1+1,您也要先清零,那么人生不也算是如此吗?当你沿着既得利益或者某些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的时候,其实就相当于已被满了的水。满了的水我还可以喝一口让它少一点,但人生不会,那只有换一种方式。就像2000年的时候,当时我似乎很火,因为悉尼奥运会回来,又是得这个奖又是那个奖,等等。然后作家刘恒有一天碰见我,说“诶哟,老弟诶,如日中天小心太阳落山呐。”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他是我大哥,我对他说:“大哥您放心,我会换一个地平线再重新升一回”。所以那一年我从悉尼奥运会回来了之后,关掉了手机,我去打造新的栏目,离开了电视一年。有很多回来说“诶哟,当主持人的,离开银屏一年你就不怕别人把你忘了”,我对他说“但凡离开电视一年就被人忘了的,你现在玩儿命做别人也记不住你”。 事实如此。

所以,想《道德经》这样的东西你回头去想,当初的老子没有行万里路,没有读万卷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感受?那好了,从读书的叫的就要回来了:您使用什么样的态度在看书呢?你是看别人的书然后记住它还是看到了你自己?还是激活了你自己?我们要从书

中获得什么?


人的一生不同阶段,面对书的时候态度是各不相同的,所有的书,当你开始学文化的时候,书是为了结题而用的,对吗?我们的学习往往来自于被动,如果要没有考试,好多书您就不看了。所以在我们上小学、上中学的时候,老师家长会说课外书,然后我们大部分人会更喜欢看课外书,因为它更有趣,因为不是它又去,而是它不考试那我们最初的阅读都是从要解决考试的难题被动的开始了我们的阅读,但是阅读与阅读是不同的。我们有没有注意到最近在图书市场上很火爆的是民国时代的小学和中学的课本在流行,有丰子恺他们的,比如说《开明的读本》,比如说它的这个大书店的读本。去年三联书店出了一本书叫《巨流河》,在巨流河那边,从咱东北巨流河过去的,到台湾成了文学教母,她当初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为台湾的学生重新编教科书,哦,你这时候明白了不同的教科书在不同的时代给予人的完全是不同的品味。大家也能看到过去改革这30多年我们的教科书的陆续演变,甚至现在会有很多人会很不乐意,当删掉某一些课文的时候民间开始反对。其实我觉得,教科书就是应该回到一个...什么是最大的政治呢,在教育领域里头――育人是最大的政治,所以我觉得这是另一种讲政治的方式。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最初的阅读是被动的,但是希望这个社会给被动的孩子提供最准确他们该阅读的东西,因为他们没有选择的机会。所以说道“书香高校”,那么另外一个词就是“书香校园”,好的书香校园是从我们一读书开始就让他对读书有兴趣做起的。我们的小学非常重要,他的课本有趣吗?我看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79a83b99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e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