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知识导学

2022-07-23 04:19:1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知识导学》,欢迎阅读!
四首,四日,秦淮,零丁洋,春望

《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

)知识导学





同学们,你一定听说过“岳母刺字”的故事吧。虽然说古人“精忠报国”维护的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他们那种把维护国家利益与安全视为最高使命的爱国主义情结,却滋养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的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学习的四首古诗正是危难时期,中国士大夫阶层流露出的爱国主义的最强音。 一、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词语的音义,把握诗的内容。 2.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熟读背诵这四首诗歌。 二、学习要点 (一)《春望》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


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

1.重点字词

┏古义:国都,诗中指长安。 国┫

┗今义:国家。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战乱。

抵(dǐ):相当于。 浑(hún:简直。

胜(旧读shēng:能承受。数不~数,不~枚举。 簪(zān: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针形首饰。~子。 2.诗文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8a7b61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0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