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习俗_中秋节来历

2022-04-05 08:43: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秋节的习俗_中秋节来历》,欢迎阅读!
中秋节,来历,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_中秋节来历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如今的中秋有哪些习俗呢?小编整理了中秋节的习俗_中秋节来历,欢迎参考借鉴。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传统习俗 吃月饼

说起中秋,我们最熟悉的习俗可能就是吃月饼了,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征着团圆和睦。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人们对于月饼也不是那么热衷了,很多都是流于形式罢了。 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是在唐代《洛中记闻》中,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月饼寓意团圆,则是明朝开始的。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大致就是: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月饼在古代是祭月的供品)。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中秋节传统习俗 赏月

中秋赏月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个项目。



1 3




中秋赏月,是指八月十五中秋节观看满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历代诗人名篇中几乎都有咏月的诗句。宋朝时期,逐渐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也就是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明清以后,每逢中秋,圆月东升,人们便在庭院、楼台上,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花生、西瓜等果品,赏月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中秋这一天,还举行别具特色的拜月、闹月、行月、跳月、偷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中秋节传统习俗 燃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主要在南方流行。中秋燃灯主要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中秋节传统习俗玩兔儿爷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传说,老幼妇孺也都知道传说中月宫里有只玉兔,并逐渐将它人格化、艺术化、进一步神化了以后,形成了兔儿爷信仰,是古代月亮崇拜的一部分,过去每年中秋,人们祭月的时候,也不会忘记拜兔儿爷。



2 3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不过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中秋节来历

1.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 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 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2.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月坛就是明清两代帝王秋分日用来祭祀月亮的地方。

3.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8ed67eac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