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乞巧》听课报告

2022-10-29 23:18: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乞巧》听课报告》,欢迎阅读!
听课,语文,年级,报告

三年级语文《乞巧》听课报告

特别感谢**教育学区为我们升格学校供给了一次这么好的学习时机,同时也特别感谢新华学校的这么多优秀的教师为我们做了这么精彩的示范课。

说起评课,实在是不敢当。由于我没有什么好的教学理论学问,也没有什么好的课堂教学实战功底,所以我也只能赶鸭子上架,班门弄斧一番了。

学校阶段进展古诗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同学从小就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同学较为正确地熟悉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进展他们的形象思维力量和审美力量,并能增添爱国主义感情。李教师在执教《乞巧》这首古诗时留意挖掘课程资源,培育同学自主探究的力量,并能依据诗意奇妙的创设情境,引领同学依据诗的内容去想象,借助画面将古诗形象化,这样支配易于同学清楚理解诗意,深刻领悟古诗蕴涵的情感。 纵观李教师的这堂课,亮点多多,在这里我就撷取其中的几点来说一说。

亮点一:博引开题,重在积累。

新课标理念中提到“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留意根本技能的训练,给同学打下扎实的语文根底。”在导入环节,李教师通过以诗会友的形式,和同学一起津津有味地进展对诗。《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都是描写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教师以此破题,引起同学学习该主题古诗的欲望,潜意识当中培育了同



1


学的归纳思维,也让同学在语文实践中积累着丰富的古诗文,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中美的语言。 亮点二:以读带讲,多读多悟

古诗语句本身就含蓄凝练,意味隽永,又经常“言近而旨远”,过多的理性分析往往会冲淡诗句的灵性,失去诗的神韵。“诗歌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本堂课,李教师的设计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让诗情在同学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深厚的情趣,体会诗中的意境。同学也不会只满意于当一个听众,而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悦耳,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

在教学三、四行诗句的时候,让同学通过充分的自读,来体悟人们在七夕节的活动。这样一来,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同学,然后教师在同学说的根底上抓住重点词相机引导,直到彻底读懂。同时,李教师还运用多种形式来诵读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并熟读成诵,去感受古诗独特的`韵味,使同学充清楚确诗文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育语感,提高审美力量。 亮点三:拓展文本,丰富积累

李教师在教学古诗《乞巧》时,考虑到同学生活的年月和课文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差距,对“乞巧”一词的理解难以深化。她就利用课件出示了一些乞巧节人们过节的画面,配以教师生动的讲解,让同学对节日有了一个更全面感性的熟悉。她还奇妙地引用了民间流传的《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道,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使同学对古人“乞巧”的内涵有了更深、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1cf5f6ae1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