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逸之美

2022-04-14 16:37: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闲逸之美》,欢迎阅读!
之美,闲逸

闲逸之美

作者:李娟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3年第6



闲逸,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也是一种心境。闲,是陌上赏花,月下听琴,花间对酌,雪中赏梅。凡是雅致而有情趣的事情,往往都来自一份闲情。

闲,是不追赶,不慌张,不急促,不紧迫。读《浮生六记》,陈芸用扁豆和竹篱笆做了一扇活的屏风,盆中种植了藤本植物,可以在竹屏格上蜿蜒生长。不久,绿意葱茏,使室内绿阴满窗,即使深秋,也春意盎然。这扇活屏风,令夫君沈复赞不绝口:“有此一法,即一切藤本香草随地可用。”难怪林语堂曾称赞:陈芸,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陈芸是一位有情趣的闲雅之人,有一双探索美的眼睛和心灵。在徽州见到一副对联,“松风间放鹤,花雨夜鸣琴”,多么悠闲的古代时光,多么闲逸的雅士啊!

《浮生六记》《闲情偶记》《幽梦影》这些古籍成就了一代大家。林语堂、粱实秋、周作人,哪一位不是站在这些闲雅的文字上摘到了星辰?林语堂曾为金发碧眼的西方人讲东方情调的生活方式,只引得‘幽梦影》中一句“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一时间倾倒多少西方读者。那么清雅的文字,自有一份闲逸的气质在,天然去雕饰。如空谷幽兰一般,古意横流,诗情悠悠。

如今的人们,似红尘中的蝼蚁,匆忙的身影里,怀揣着一颗焦灼浮躁的心。有人说,等我有钱了,也闲情逸致去。其实,闲逸之情只和心灵有关,与金钱无关。

齐白石作画时,曾题画云:白石老人心闲气静时一挥。沉静、闲逸、寂寞,是艺术创作必需的气质。他是一个远离功名浮躁的闲逸之人,一颗心在草木山水间,一活就是近百岁。

一日,翻看丰子恺先生的文章和画,懂得了闲逸之美。抗战期间,他带全家迁往重庆郊区的一座荒村,物质贫乏,生活困顿不堪。可是,一家人种豆种菜,养鹅养鸭,自得其乐。他养着一只大白鹅,称它为“鹅老爷”。那篇‘大白鹅》的文章,至今读来,风清月白,闲淡清雅。写尽荒寒生活中之乐趣,令人忍俊不禁。他写道:“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我猜想,丰先生作画累了,就倚在窗前看白鹅吃饭,“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次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丝毫不苟……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白鹅的憨态跃然纸上,仿佛一个顽皮而倔强的孩子。

丰子恺于乱世中读书作画,种豆养鹅,在困境中保持文人优雅、闲逸的心态。生之乐趣和闲散,就在淡定从容、妙趣横生的文字里。

闲情,是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了。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不知不觉,一弯晓月爬上柳梢。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晓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茶杯几盏,就是不见一个人,却有着说不出的意境。

闲逸的文字里,有一颗自由的灵魂。天性自然,人性温暖,如秋天的果子,丰盈饱满。文字不端架子,让所有的限制都解甲归田。文字这才有了灵性和飞翔感,有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余韵。

其实,闲情逸致的人也一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1571f35b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