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创造力的摇篮

2022-12-22 02:0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创造力的摇篮》,欢迎阅读!
创造力,摇篮,阅读



一、阅读教学是培养创造能力的摇篮

语文教学对培养创造能力有独特的作用。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学好语文能提高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语文课本内容多是各类经典文章,大都代表着当时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水平,是那个时代先进思想的记录,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学习语文能使学生不断地吸收人类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可见,语文学科比其他学科的创造空间都要大得多。语文教学中,写作无疑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与作文相比,人们往往忽视阅读对发展创造能力的作用。



其实,阅读是对读物、作品的再生产、再创造。阅读是发展创造能力的肥沃土壤。接受美学认为,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贾宝玉。阅读同样是富于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据国外的统计,科研人员在一项研究中,用于查找和阅读情报资料的时间,要占完成该项研究课题时间的50.9%而编写报告的时间仅占9.3%。可见浏览、阅读已成为科研的基本能力。在基础教育中,阅读教学正是培养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当然,不能要求学生具有成人的独创性,青少年只要达到了自己从未有过的认识水平,能对课文或课外读物说出一点自己的感悟,就是一种创造。阅读教学主要培养创造性阅读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阅读创造能力,其过程一般要经过准备、酝酿、明朗、验证四个阶段。



二、阅读教学可以借鉴的创造原理

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创造原理来指导阅读实践,也要遵循阅读的心理活动规律。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的技法原理与阅读的基本心理规律,在阅读过程中融为一体。








1.置换原理。置换要素或成分是创造、也是阅读创造的基本原理之一。读物形式上是一串串书写、印刷的文字符号或通过电磁波传送的数字代码,内容则是这些符号所蕴含的连贯的意义。读物内容或形式上任何要素的置换,都会改变它所表达的意义。阅读时尝试置换作为文章、作品要素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就等于打开了一扇扇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2.组合原理。许多事物之间存在异质同构、同质异构等等关系。重新组合要素排列的形式,事物就会发生变化。屡战屡败是无能,而屡败屡战则是顽强。宋人晏殊的词《蝶恋花》原为写离情;柳永的《凤栖梧》原是写痴情;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原是写失恋人的落寞。清人王国维从三首词中各取数句,用来比况为学的艰辛: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这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组合原理创造出新见的佳例。古人的集句诗、集句对联,也都运用了组合原理。记叙文有六要素,说明文、议、小说各有三要素。阅读各种文章和文学作品,都可以作些置换要素和结构重组的设想。这样既可以领会课文安排结构的匠心,又可以培养阅读创造能力。为学生写作创设良好的情境。



3.交汇原理。是把知识、经验、技术等种种信息从多种角度进行交汇,从而生成大量新信息、新知识的创造原理。主要形式有:纵贯古今。从事物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预测它的发展趋势。适用于审视历史悠久或阶段性明显的事物。横连八方。指根据事物内部及与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从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全面地认识事物、明辨事理,提出新的设想。适用于考察结构复杂或分支繁多的事物。逆向求索。指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打破思维的定势,遇到问题从相反的方向思考,从而得出违反常规的新结论。近墨者黑是传统观点,近墨者未必黑即是逆向求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4c49850b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