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事迹材料

2022-05-28 20:46:2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10年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事迹材料》,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事迹,残疾,儿童,材料



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 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事迹材料



格尔木市第十二中学成立于20069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83名,其中正式教师46名、临时代课教师24名、特岗教师11名。学校现有3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名,学生中回族,撒拉族少数民族学生超过93%学生绝大部分都是来自海东地区和甘肃等地务工人员子女,无常住户口,家庭特别贫困。本校的开办为周边适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及时、优越的条件。

建校四年来,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员构成,学校高度重视周边适龄儿童的入学情况,绝不让一名适龄儿童流散社会和留守在家里。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为指导,以《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为依据,让一切孩子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办学理念,把建设一个民主平等、诚信友爱,互帮互学的和谐校园作为奋斗方向,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学校全体师生精诚合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创造一个管理有序,环境整洁,校风优良,团结协作的和谐校园。

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可。先后被全国妇联、州委州政府、市人民办等部门授予






“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学校”“文明单位”“平安校园”等称号。

由于特殊教育的匮乏,有特殊教育需求的适龄少年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为解决这部分孩子的受教育题。我校根据学校和特殊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采取多种有利措施保证他们都入学接受教育

一、有一小部分肢残学生在我校跟班就读,孩子一出生就有疾病,由于家庭特别困难,放弃治疗,任疾病自由发展、恶化,后天的也是这样,一旦出现意外,也无钱治疗。等小孩到了入学的年龄时,由于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学校或机构,只能依当地情况到就近的公立或私立学校跟班就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困难可想而知。我校肢体残疾、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小儿麻痹等的学生有10名,都是跟班就读。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学校给予特别的关爱,如上下楼梯有同学搀扶,活动课上有专门的活动项目。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尊严不受到丝毫的伤害。其中四(1)班的一名半聋同学由最初的不太会说话到目前能讲出比较流利的普通话,这不能不说是在这样的普通场所中一例成功的特殊教育我校残疾儿童的辍学率为零。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呵护和帮助下他们健康成长。

二、由于家庭文化的差异和不足,导致大部分家庭教育缺失,知法、守法意识淡薄,亲人或家庭成员走上犯罪道路、正在服刑的家庭占相当大的比例,我们在学校收发室中经常接到来自服刑地的信件。学校高度重视,专门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经过班主






任老师深入细致摸底和专访调查,对这样的家庭学生进行了心理辅导。首先端正学生对生活的态度,让他们树立信心,乐观面对生活。通过自己和大家的努力,走上一条健康的生活道路。其次,将法律知识和亲情带回家。通过学生在家的努力,把一种切实的亲情、关爱带给他们。让服刑改造的家庭成员通过积极改造,争取早日回家、和家人团聚,再创幸福的家庭。

三、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我校占了一部分比例,本来家庭就困难、文化程度很低,父母亲的离异、使家庭更加贫困。孩子无人照顾,或者暂时跟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监护人常年外出打工,孩子处于二次留守状态,生活起居难以保证,最起码的吃、穿、住都存在较大的困难,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学生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患上自闭症,有的产生仇恨情绪,报复社会和别人。学校充分考虑这些后,全部免除学生的作业本费、校服费等一切费用,并发动党员同志进行帮扶活动,送温暖活动,解决生活之所需,精神之所需。树立信念,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一个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总之,我们对随班就读的残疾生、单亲家庭的孩子、给予特殊的关爱。在我校这个普通学校里接受一种常规的教育以保证这些本来就需要特别关爱的孩子享受到特殊的教育让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同享一片蓝天、同享温暖阳光。在学校全体师生和全社会的共同呵护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5db1553c1ec5da50e270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