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2023-01-06 09:55: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基础理论,中医,体会,心得,学习

中医根底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的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修改概括而成,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而中医发源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科学,它具有独特地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方法,是以自然科学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在我没进入中医学院以前,觉得中医特简单,就是把把脉,在吃上几碗汤药而已。但自己开始学习中医以后才发觉它如此的博大精深,在学习(易经)以后更是觉得中医实在是太奇妙而又绝妙了。其实在我未上中医学院以前,我一听(易经)这个名字还以为是少林寺绝学(易筋经)的上部呢,直到上这门课以来,我才渐渐了解了(易经)不是武功秘籍,它是一本研究天地万物奇妙而富有智慧的一本书,而且是华夏五千年以来具有智慧与文化的结晶的一本书。

易有太极,是分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和中医的阴阳八卦图如出一辙,在中医研究阴阳用的就是太极八卦图。世间如同太极八卦一样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只有阴阳,而且阴阳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不离阴,阴不离阳,互增互减。在中医里阴阳不调,谓之有邪气,人亦有病。

阴阳和合,阴阳平衡才维持了世界万物乃至人的正常运行,又有“天地阴阳不相交,则万物就不能兴盛〞,可见易经里阐述的阴阳比传统中医先进多了。已经不愧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且四象在易经中是指阴阳消长的四个方面,又可引申为四时、四方等。在中医里,阴阳消长揭示了人体病机病理的开展变化,如阴盛阳虚则寒,阳盛阴虚则热等。四时,即春夏秋冬。在中医里指导用药及调理人体营卫阴阳。由四象在分出的八卦象征着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即:乾、坤、震、巽、离、坎、兑、与其对应的自然物质为天、地、雷、风、火、山、泽,这八种物质与中医的生命养生又是息息相关的。易经中强调四时阴阳,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一年之中阴阳之气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而人体之


阴阳也随四季的变更而此消彼长,夏秋阳长阴消,冬春二季反之,但春季阳气开始上升,秋季阳气减退,这或许也是从易经之学所发觉的从而引起到中医调和阴阳的养生理论之中的吧!人体不止有四时阴阳的变化,在同一天,人体阴阳也有不同的变化。更为有趣的是(易经)中的坎卦,它的性质是代表月亮而人体脏腑大多都和月亮有关。诸如,肝、胆、肠、肺等。人体脏腑经络和月亮有关,而(易经)中的坎卦,这不知是巧合还是易经和中医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也或许是(易经)和中医多喝月亮有关吧。

(易经)中也教会我们为人,其中的乾卦中说到的龙就是在告诉我们该怎样走自己的一生,真实的说明了作为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人的一生不读(易经),就是一个最大的损失。

作为一名中医,不研读(易经),我想在中医上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的,毕竟(易经)和中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作为学习中医的我们,对(易经)不懂不理解也是正常的,但是在自己的求学之路上你会渐渐的明白,到了花甲之年之在看一遍(易经),我想你会有很大体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6f45bdad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5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