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文献综述

2023-01-05 07:29: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单亲家庭“文献综述》,欢迎阅读!
单亲,综述,文献,家庭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研究背景:当今社会离婚率的提高以及意外事故增加,导致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也就引起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导致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同龄人群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研究原因:单亲家庭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等原因导致的家庭主体成员不齐全的家庭,由母亲或父亲单独承担抚养责任的孩子,即为单亲家庭的子女。据有关社会学家估计,进入2000年后我国大陆的离婚率以每年200万对的速度递增,由此便产生对单亲家庭所引起的心理等问题的关注与研究。人们发现单亲家庭子女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与双亲家庭子女有很大差异,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也较高,在教育界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群体。 现在对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状况研究综述如下: 一、家庭教育

家庭的教育对子女人格情感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Beck抑郁问卷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等对139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单亲子女都较少的体验到完整的家庭情感温暖和理解,且离异家庭中45.51%的子女有不同成程度的自杀倾向。李翔和朱相华对334名中学生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发现,消极的养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形成焦虑。抑郁、敏感、偏执等不健康的心理,一部分还会产生躯体化和敌对情绪。 二、心理健康

马迎教等采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22单亲中学生和122名双亲中学生进行调查,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完整家庭的学生。由此,单亲家庭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周敏娟等应用SCL-90EPQ、社会回避苦恼量表等调查110名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人格、社交、学习等状况,得出离异家庭学生不良心理、社会交往及学习困难发生率高,应对方式、父母养育方式和监护人心理状况等影响他们的再适应能力。 李学容等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187名离异单亲子女和931名完整家庭子女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表现的较为广泛,在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和冲动倾向等多个方面,并且心理问题所引起的身体症状也非常明显。然而,有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却恰好与之相反,杨丽等对63名单亲大学生和189名双亲大学生进行了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应对方式问卷,结果发现,两组各量表因子分均无明显差别。SCL-90各因子、精神病性(p)以及自责、退避、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都与单亲时间呈负相关,单亲时间越长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这项研究也分析了可能的原因:1)单亲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很强,是同龄单亲群体中的特殊部分。2)大学生已成年,文化层次较高,单亲时间很长,所受的影响已经淡化。3)研究对象中父母离异者少(仅占24%,家庭气氛和谐,所受心理影响小。 三、语言和行为

Bohm B为了探讨离异家庭儿童言语功能进行了此项试验。他对28名来自离异家庭在10-13岁的男孩和26名完整家庭的男孩进行访谈,分析其语言的连贯性、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结果发现,来自离异家庭的男孩语言不连贯,反应能力差,情感处理不到位,并在其他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这说明离异家庭的男孩相较之下更缺乏安全感。Liu X等对58名离异家庭儿童和116名完整家庭对照组进行研究,应用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版和教师版)调查儿童行为,父母版问卷的总分及各因子分,除了躯体症状外的其他症状离异家庭儿童均高于对照组。教师版的总分。社交和注意力问题的发病率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都说明单亲家庭孩子在语言和行为上存在更多的问题和缺陷。 四、心理干预的研究

周敏娟等探讨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特征和不良心理影响的问题,综合干预包括个体心


理治疗、家庭辅导和学校支持等系统等方式,干预时间为12-18个月,干预前后应用SCL-90和艾森克EPQ人格问卷对离异家庭青少年进行测试。得到的结果是:离异家庭青少年的个性尚未定型,可塑性大,给予他们及时、多层面的干预,可以改善不良心理和偏差性的个性。另外,Woolwich S A 等应用两种干预方式对离异家庭儿童的精神进行干预并追踪6年,共有218个家庭的15-19岁青少年参与。这两种凡事分别是以母亲为主的会谈和以母亲与儿童为主的会谈,结果表明,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减少减少精神障碍的症状,降低外显问题的水平,减少酒精、药品的滥用。因此,对单亲家庭子女应该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其实是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心理、行为上的障碍与问题的。 单亲家庭之所以会对子女产生一系列消极影响,究其原因应该是由于家庭结构的破裂导致家庭关系失调,由此而引起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失衡,有些父母又会因此也产生消极状态,忙于支撑家庭生机而较少关注孩子心理、行为、感情上的变化和成长,没有及时的对孩子给予正确恰当的指导和干预,于是,本就对失衡的家庭失去信心的孩子更加消极,人格发展也会出现不健康的状况。 参考文献:

李翔、朱相华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 .205.598-599 马迎教、许建国、曹聪、等.单亲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配对研究[J.中国学校卫.2006.27(12):1063-1064

周敏娟、姚立旗、汪力勤、等.110例离异家庭初中生心理卫生及适应状况的对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58-360

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教育学院学.2005.18(20:80-82

.J..2005.26(8):654-655

Bohm B.Differences in the Speech of 10 to 13-year-old Boys from Divorced and Non-divorced Famili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Emotional AttachmentJ.Folia Phoniatr Logop.2004.56(1):41-50

Liu X ,Gou C ,Okawa M ,et al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Problem in Chinese Children of Divorced ParentsJ.J Am Acad Child Adolese Psychiatry .2000,39(7) :869-903

周敏娟,姚立旗,王蕾敏.综合干预对离异家庭青少年个性个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03.244343-344

周敏娟,姚立旗,王蕾敏. 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社会支持度的干预研究[J.中国行为医科学.2003.12187-89

(10) Woolwich S A .Sandler I N .Millsap R E .et al .Six-year Follow-up of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of Divorc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AMA.2002.288(15):1874-1881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72c36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