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喜晴》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2022-07-29 02:16: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喜晴》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
杜甫,唐诗,赏析,注释,原文

杜甫《喜晴》唐诗原文注释及赏析



【作品介绍】 《喜晴》的作者是杜甫,也题作《喜雨》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17卷第4首。这首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

【原文】

喜晴(一作喜雨) 作者:唐·杜甫

皇天久不雨,既雨晴亦佳。出郭眺西郊,肃肃春增华。 青荧陵陂麦,窈窕桃李花。春夏各有实,我饥岂无涯。 干戈虽横放,惨澹斗龙蛇。甘泽不犹愈,且耕今未赊。 丈夫则带甲,妇女终在家。力难及黍稷,得种菜与麻。 千载商山芝,往者东门瓜。其人骨已朽,此道谁疵瑕。 英贤遇轗轲,远引蟠泥沙。顾惭昧所适,回首白日斜。 汉阴有鹿门,沧海有灵查。焉能学众口,咄咄空咨嗟。 【注释】

①至德二载(757)三月作。 ②皇天:对天的尊称。 ③出郭:出城。

④肃肃:整齐貌。全诗校:“一作萧萧。”春增华:为春光增添华美。

⑤青荧:青碧色。陵破:田野中的高坡。《庄子·外物》:“青青之麦,生于陵破。

⑥窈窕:美好貌。李:全诗校:“一作杏。 ⑦实:谷实,果实。 ⑧无涯:无尽头。

⑨干戈:指安史之乱。横放:横行放肆。 ⑩惨澹:凄凉的景象。龙蛇:指安史叛军。 ⑧甘泽:好雨。犹愈:犹胜干旱。 ⑩未赊:指耕锄未迟。

⑩带甲:披带兵甲,指当兵。 O黍稷:泛指粮食作物。

⑩商山芝:秦末,河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等四位老人(世称四皓),见秦政暴虐,乃避入商山(在今陕西商


县东南)作歌曰:“晔晔紫芝,可以療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云云。事见《汉书·王贡两龚鲍传序》《高士传》卷中。

⑩东门瓜:《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瓜美,故世俗谓之东陵瓜。《三辅黄图》卷一载召平“种瓜青门外”,青门乃长安城东出南头第一门,故又称青门瓜或东门瓜。 ⑩朽:全诗校:“一作灭。 ⑩此道:指避世。疵瑕:指责。 ⑩英贤:英豪贤才。 ⑩远引:远走高飞。 ⑧顾:顾念。

⑥“回首”句:谓自己已到暮年。母汉阴:汉水之南。鹿门:山名,在今湖北襄阳县。汉末庞德公,居襄阳砚山之南,未尝人城府。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携妻子登鹿门山探药不返。事见《后汉书》本传及注引《襄阳记》

⑧“沧海”句:传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八月有浮槎来去,从不失期。海边有人乘槎而去,茫茫忽忽,不觉昼夜。奄至一处,有城郭屋舍,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诸次饮之,乃问此是何处,牵牛人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至蜀,问君平,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事见《博物志》卷一0查,“槎”:全诗校:“一作云。

⑥咄咄:感叹声。空:全诗校:“一作同。”咨嗟:叹息。 【赏析】

这首诗作于至德二载(757)三月。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在杜甫所作的诗多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喜晴》(作者:杜甫)唐诗赏析,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82517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