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例析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2022-12-09 10:02: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比例析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欢迎阅读!
何在,手法,比例,运用,对比

对比——例析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手法



有一个成语叫“白纸黑字” 意思是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是呀,白纸上写下了黑字。一“白”一“黑”,对比之下,多么突出,多么鲜明,岂容抵赖?同样的道理,我们写文章,不只写给自己看,应更多考虑读者。写出来的文章,要让人看后觉得“白纸黑字”,鲜明无比,回味无穷。无疑,最能造就这种效果的写作手法是对比。

什么是对比呢?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今天,我们且不具体讨论对比手法的作用,只谈谈如何在作文中运用这种手法。现在来概括一下,写作中,应该怎样设置和使用对比。

第一,用对比来体现人物感情。我们可以通过设置因时空的变换而产生的对比来抒发人物的感情。在设置时空变换对比时,要注意“变”什么,什么“不变”。可以能过“变”来体现“不变”,也可以通过“不变”来体现“变”,或互相渗透。总有一个“变”或总有一个“不变”

具体来说说。通过时空的变换来体现一种不变的情感,以“变”来突出“不变”。如在上面这首词中,作者写了两个时间,一是当年参加义军杀敌时,二是现在退居家乡时,时间变了;还写了空间的变换,一是抗金前线,二是家乡沧州,作者所处的空间也改变了。这两组对比,鲜明的显现出来作者保家卫国、收复失地这样一种不变的超越时空的爱国情怀。

这是以时空的“变“来体现情感的”不变”,也有通过时空的变换来体现情感、心境的改变的。请看: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此词写了作者不同年龄听雨时的不同地点和不同心境。这首词围绕着一个件不变的事情——“听雨”设置了两组对比,即听雨年龄的对比和听雨地点的对比:少年时,年轻气盛,在歌楼听雨欢声笑语,没有愁忧;壮年时,羁旅在外,徘徊在江边听雨,只见给人无限乡思的低云与断雁;现在,年老时,在僧庐听雨,纵然“鬓已星星”,看惯悲欢离合,雨滴落在心里,已激不起涟漪。因为不同的听雨时间,听雨地点的选择也不同,词人不同年龄段的心情心境也就鲜明的体现出来了。

由此可见,抒发感情时,我们可以设置一条贯穿不变的主线,让文中的任何一组变换着的对比关系都能围绕着它。当然,这些对比关系不仅仅是时空的对比,也可以是人物、事件的对比,还可以是想象与现实的对比。让时空上的各个点,人物事件的各个点,虚实间的各个点形成点对点的鲜明对比。


第二,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我们可以写因为某事而造成的同个人物不同表现的对比来体现人物性格。写作时,我们可以写一个人在对待同一件事前后不同的态度、表现来体现他的性格特点。至于为什么,出于制造悬念的考虑,我们可以放到后面交待。比如下面这篇带讽刺性的小小说:

今天一大早,老孟就觉得不顺。已经过了上班时间,司机还没有将车开到门前,打电话到办公室一问,杜主任回答很干脆,车都派出执行任务去了。要是在往常,杜金贵一定会早早的打一个电话,问问他几点钟上班,然后让司机早早去门前等候。没车,他这个县委副书记只好体验一下群众的上班方式,踏自行车去,因为昨天已经接到通知,地委刘副书记今天要到县里主持一个会议。事情再糟不过了,出门时天还好好的,突然间下起雨来,淋得他像只落汤鸡。可气的还不止于此,以前一向十分关心他生活的办公室分管后勤的王仁副主任恰在此时遇上他,刚要下自行车向他打招呼,可不知为什么,突然间扯一扯身上的雨衣,一使劲,从他身后越过。 ……地委刘副书记已开始讲话:“现在,我先宣布一项任命通知,然后听汇报。”老孟的心一下子收紧了。刘副书记停了一下,接着不紧不慢,一字一板地说:“经地委研究决定:任命杜金贵为县委副书记,王仁为县委办公室主任,任命孟庆吉为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免去其县委副书记职务……”终于,老孟站了起来,给桌上各位领导满上茶杯,然后轻轻地离开了会议桌。(陈继青《今非昔比》

这是一篇讽刺意味非常强的小小说。这种讽刺性的达成,关键就在于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来描绘人物前后不同的“嘴脸”:老孟贵为县委副书记时,杜金贵、王仁等人前倨后恭;一旦位置来个“乾坤大挪移”,老孟官位由高而低,杜、王升官,位于孟之上,杜王孟的态度、行为立马也来了个“三百六十度大转弯”。同样的人,因官位不同,而“性情”大变,如此鲜明的对比,生动形象地刻画、讽刺了刻画了官场上一些官员趋炎附势的小人性格。

写作时,我们可以着力描写因为特定事情,或时间推移,空间改变而使人物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表现,以此作为对比,以一条人物表现曲线来映照人物性格的这条直线,从而完成人物的形象性刻画。

第三,用对比来深化文章主题。这种对比可以是毫不相干的人、事、物之间点对点、线对线和面对面的对比。《红楼梦》中,作者把林黛玉辞世同薛宝钗成婚这两件没有多大因果的事件对比起来叙述,以乐衬哀,更显出林黛玉凄惨的命运遭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也是此类对比。最后,我们来看一篇通讯: 2000年的“五一”长假,数以百万的都市人涌向名山游览。黄山爆满、泰山爆满、庐山爆满……然而,你可知道,此时思念丈夫的军嫂们正与旅游的人们擦肩而过,她们的目的地是雪山……

从都市到都市,往来穿梭的飞机、一再提速的铁路、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使都市人已经习惯日行千里,朝发夕至。然而,你可知道,难于上青天的边关之路带给戍边人的是什么……

都市,新落成的住宅小区鳞次栉比,乔迁新居的人们比着赛着装修新房,把自己的家布置得舒适美观、豪华温馨。然而,你可知道,戍边战士的“家”是怎样一种情景…… 内地的都市,打开电视,数不清的饮料广告让人眼花缭乱。到任何一个都市人家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91aa7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b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