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民族志的发展趋向

2023-04-08 18:2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影像民族志的发展趋向》,欢迎阅读!
趋向,影像,民族,发展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影像民族志的发展趋向

摘要:影像民族志通过影像的方式去记录和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文化方式。通过客观真实地再现少数民族的生存状态。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像民族志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我们通过讨论其变化趋势,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影视人类学。

关键字:影像人类学,国际化,网络化,社区影像,专业化。

影像民族志是研究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的影像民族志工作者生产了大量以少数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经济模式、生活习俗等为题材的影像作品,奠定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当代中国影像民族志的底色,为中国影像民族志的未来发展打下了不可撼动的基础。影像民族志发展到今天,其拍摄理论上和拍摄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了,随着全球化浪潮和现代浪潮的发展,民族影像志也需要适应其发展,并呈现出一些发展的趋向。

第一,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大特征是继续国际化、全面融入全球资本系统。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制作主体、拍摄内容以及资金来源日益多元化、服务目标日益国际化,近20年来的少数民族纪录片实践给予了阐释。一是纪录理念和影像交流的国际化。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早在20世纪50年代即走向了世界,重点是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中交流播映,从90年代至今,这一步伐明显增快,大力模仿西方纪录理念,加强国际影像交流。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在与国际接触中,一直在尝试着上述各种主题摄制,具体影片如《姆山下》《马散四章》《德拉姆》《沉默的怒江》等。

第二,除了需要进行国际化和全球化之外,必须认识清楚的是,影像民族志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特点,是建立在一个极为崇高的思想基础之上的,通过科学性的表现手法加以展现,并要表现出对人文情怀和人文伦理的关注。知识的公共性追求是影像民族志的重要使命,因此,作品的“客观性”始终是衡量科研成果的重要标准。客观性是对其表现的影像内容真实性的。研究方法的客观性是研究成果是否有效的保障。以文字为主的经典民族志和以视频为主的影像民族志之间除了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之外,线性思维的经典民族志所展现的“客观性”体现在对“史料”的归纳、演绎分析方面,而非线性思维的影像民族志的“客观性”表现在形象思维本身所拥有的客观性上,仅一个镜头就可以忠实地呈现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它具有文字所不能替代的表现力,具备了影像民族志特有的“独立人格”。影像民族志要真实地记录历史、记录时代、记录文化,不能歪曲、虚构甚至捏造,如著名纪录片导演陈汉元所言:“在评估纪录片史料价值、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时候,应该把史料价值放在第一位。”电影和影像民族志是不一样的,人们一直在讨论民族志的电影性,实质上电影和影像民族志是完全不同的,电影的情节是可以虚构的,电影的叙事手法和剪切手法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而影像民族志是社会现象的真实的反映,必须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记录时代、记录文化。是学术性的是专业化的影像史料。因此,其电影性的表现无非是使用拍摄电影的工具和通过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剪辑,而实质上的拍摄手法和表现手法却决然不同。今后的影像民族志走向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

第三,自世界少数族裔题材纪录片产生以来,它们或是在“看与被看”东方主义以及人类学视野下被讨论,或是对少数民族日常生活细节进行观察再现,或是在“维权运动”的层面上被分析。二是社区影像“边缘发声”与“文化赋权”理念开始影响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制作。国外对“社区影像”的定义是明确的,即社区内外的社会组织将摄影机器交给社区内部民众,让他们去记录现实生活,并将所摄制影像在社区内部放映,这样的纪录状态或方式即为“社区影像”。其中,影像的创作主体是社会组织与当地居民,因此,社区影像也被叫做“参与影像’“发展影像”比如影像民族志《牛粪》的拍摄就属于“社区影像”“社区影像”主张社区内部人员进行拍摄本社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这样既可全面的立体的记录其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又可避免外在人员对当地文化的不了解甚至曲解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

第四,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互动双向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

现实性的传播方式,而视频和信息的普及方式也得到了极大改变。影像民族志的传播方式也在这个时候悄然发生着变化。由于现代科技的进步,用于记录影像的工具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普及,“社区影像”也成为一种现实的可操作性的现实,其编辑传播方式也极为简便。打破了以往的少数人所掌握着的拍摄工具以及拍摄技巧,因此表现出了更为普及的姿态向社会扩展,因此,影像民族志的扩展趋向与网络化传播。

总之,在讨论影像民族志的发展方向的时候,必须结合现实条件来分析,归纳,总结。本文就社会发展趋势对影像民族志发展趋势的影响做了简要总结概括,通过现实条件来看,影像民族志将会朝着国际化,专业化,网络化,社区影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影像民族志:问题导向、科学表述与伦理关怀》_罗红光 2《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纪录片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分析》_王华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ba3cf805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d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