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坐船文学

2022-12-17 02:03: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过桥坐船文学》,欢迎阅读!
过桥,坐船,文学



过桥坐船文学

乌镇,白墙黛瓦,三层楼高的外墙,鹰一样的翘屋檐,黑白重叠交错。远远的,依稀看到垂柳轻拂,小桥流水,透着无尽的古老神秘。然,外围你只能看到,西子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约图画。待你走过关卡,进入一片竹园,走过曲曲折折幽深的竹林尽头,方才可以见到乌镇西子真容颜。青石板回廊,走道都是一块块厚重的青石条铺成。入眼就瞧见逝水年华中著名的逢源双桥。据说过此桥可以左右逢源。桥是一座千年古桥。传说踏走双桥有男左女右的习俗,过桥,须分走左右两半,因此就演绎出走此桥便可左右逢源之说。站在逢源双桥上,是眺望乌镇美景财神湾的最佳视角。极目一望,东市河南岸翠竹园掩后,河边垂柳依依,老汉摇着油亮古旧的摇撸船,湖中摆渡。北岸水阁逶迤,木格子窗边,奇花异木人影晃过,洗米浇花。古画与现实的旅居,小桥烟雨阁楼别有一番风味。

这桥上因有廊棚又称为廊桥,桥下有古代交易货物东西的水中栅栏,系古时候的水路交易进出关卡。而栅栏下的交易,乌镇市场的繁华,在明代就已经有词句交代。有记载曾说:“长街迢遥两三里,日日香尘街上起,南商北贾珠玉场,公子王孙风月市。”还有“沈三食店号楼南,四时珍品夸奇美。”这繁华,还体现在乌镇是二省通衢的交通要道,市场十分繁华。“鸡肥米白盆鱼鲜,山收海贩米运船。”四方客旅云屯集,一带居民星密连。”就是当时乌镇的写照。乌镇,这活着的水乡,分为东栅、西栅、南栅、北栅。东栅是一副画不完的中国画,小桥流水人家。白墙黛瓦,保持着千年的故居桥梁,雕花艺术






是一块质朴古老优雅的文物。西栅基本复制于东栅,但具有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北栅南栅还没有开放。乌镇的东栅是可以效仿,但却无法找到它六千年历史,一千多年的石板桥,运河翠柳,河上摇撸船,遥远而典雅的感觉。东栅,乌镇,一幅烟雨中的水墨画,这片中国唯一活着的水乡,连青苔怕是也很古老了。走进一很大的祠堂,房子连着厢房正厅天井。各种雕花床,意外的见到和我祖母陪嫁床一样的三层雕花床,几十年未见,今儿一见,还能感觉到夏天和姐妹打扑克牌,坐在踏板上的沁凉。

但终究是别人的,再像,也不是祖母的原物件,祖母的床,早已经被破四旧砍缺了雕花故事人物景。这一切似曾相识。走过天井厅堂,不知跨过几个石门坎,拐了几道弯儿,又经过几个长满青苔的天井,幽深的庭院古树盘根。果然是江南大户人家,陈列了功名,祭祀之物,还有那千年的衣装及婚嫁仪式、猩红箱盖、木盆与马桶。宛如一古代民俗博物馆。出得房门,方呼出一口深宅大院闷着了的气息古巷,一方青天一片云,无比的畅快。踏着潮湿沁凉的青石板,走进一幽古的小巷。幽深的巷子,细腻委婉,一如宋词。没有戴望舒笔下丁香一样的姑娘,愁怨却又深情款款地走来。却是景依旧,人如潮。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bd1d96a6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8f.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