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中的“素人”心态

2022-07-13 10:06: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朱自清散文中的“素人”心态》,欢迎阅读!
朱自清,文中,心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朱自清散文中的素人心态

作者:赵洪周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年第04

素人即平常人。他们有七情六欲,充满了一般人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感情细腻且丰富,朴质无华,性格中有坚强的一面,也有懦弱的一面,会因不满现实而抨击,并努力改变现状,但也会苟且偷生、狭隘、保守、守旧……素人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朱自清称自己为素人,并在其散文作品中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着他的素人心态。 在他的散文中有大量闲情逸致类的散文,如《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组篇)中的《绿》《春》……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极富有真情实感。这种情怀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朴实、闲静、愉悦的一种生活态度,这当中没有惊涛骇浪的政治风云;没有大喜大悲的戏剧人物;没有叱咤风云的历史伟绩;有的是那份自在,那份闲适,那份宁静。同样朱自清那些记述家事、忆念亲人的一类散文中也体现了他的素人心态。如《儿女》《给亡妇》《冬天》《择偶记》《背影》等篇,把父子、夫妻之情,把兄弟姐妹的童心写得尤为逼真。不可否认,这类作品的生活天地比较狭窄,但其中并没有什么庸俗的低级趣味。在这日常生活的一角,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作者的人生观、伦理观、道德观;那里面自然而然地流露着他的心声,熔铸着他至诚的品性,那种或天真纯朴、或幽默风趣、或深沉柔婉的情怀和气氛跃然纸上。《背影》一文中作者写到父亲为我送别,为我买桔子以及当父亲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的情景,他情不自禁地涌出了泪水。这时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怜爱父亲的形象,也能感受到作者对父亲的一片挚爱深情。生活化气息很浓,这实际上也是素人的一般行为,在《儿女》一文中描述得更加真实,更贴近于生活。在我们的眼前依稀能看见在饭桌上父亲对儿女们的恐吓情景,然后又见他自欺欺人地抚慰儿女们。作为文人的朱自清能够一览无余地把最平凡的生活琐事展现给大家,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他具有素人的心态吗?

作为素人,朱自清不以圣人自居,能大胆地表露自己。不仅大量地叙写了生活琐事,更重要的是能毫无遮掩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特别是他那卑怯、自私、懦弱以至无能的一面。在《匆匆》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这段话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实际上是对民族、国家的深重忧患。但朱自清却不是杜甫一类的同样具有忧国忧民的人,因而在他的字里行间的表层反映的是他的徘徊、无奈和忧郁的叹息。而实际上的朱自清是匆匆、徘徊地度过每一天吗?当然,绝对不是。我们可以考察他当时的行为,客观地说一说。此文写于1922年,这期间,他辗转到江南各地教书,作为教育者,他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作为教学者,他有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些对于今天仍有研究的意义和尝试的价值。在此期间也写了不少新诗,和别人办了一套《诗》刊。可以说,他是地道的新文化运动中的人,在历史前进的轨迹中,他的足迹依稀可见。在《执政府大屠杀记》中,作者更是体无完肤地解析了自己,解析到了几乎是苟且偷生的程度。文中写道:“……我后来和清华学校的队伍同行,在大队的最后……”“……我看见众人纷纷逃避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一个卫队已装完子弹了!我赶忙向前跑了几步,向一堆人旁边睡下;但没等我睡下,我的上面和后面各来了一个人,紧紧地挨着我。我不能动了,只好蜷曲着……”“……只见前面一个,右乳部有一大块殷红的伤痕,我想他是不能活了!那红色我永远不忘记!同时还听见一声低缓的呻吟,想是另一位的,那呻吟我也永远不忘记!我不忍从他们身上跨过去,只得绕了道弯着腰向前跑,觉得通身懈弛得很;后面来了一个人,立刻将我撞了一交。我爬了两步,站起来仍是弯着腰跑……”“东门口……我隐约看见底下蜷缩地蹲着许多人,我们便推推搡搡,拥挤着,挣扎着,从他们身上踏上去。那时理性真失了作用,竟恬然不以为怪似的……我努力的结果,终于从人堆上滚了下来,我的运命这才算定了局……现在想着死尸上越过的事,真是不寒而栗……这回是由怕而归于木木然,实是很可耻的……”从这些文字中,我们看见一个怎样的朱自清呢?走在队伍的最后面;在别人的夹缝中蜷曲中保全着自己;踩着死了的或未死的人体逃生,这是贪生怕死的写照,他自己也感到不是滋味,因而不寒而栗,感到可耻。但难能可贵的是,他能解剖自己,不因为自己的劣根性就敷敷衍衍。当然此处的朱自清并没有完全泯灭人性,他还知道不好意思从一个将死之人身上跨过去逃生,还想到了绕道而行。此时站在我们身边的朱自清也许你就不会唾弃了,还有最起码的恻隐、同情之心,如果能将自己舍身处地地想一想,也许你也是一样。

总之,朱自清的散文当中不论是闲情逸致的借景抒情类;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的儿女情怀类;还是抨击黑暗现实的社会批评或文化思考类,都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渗透了他的素人心态。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借鉴和尝试朱自清的素人心态,在社会前进的潮流中不断自新和发展。 赵洪周,语文教师,现居河北易县。本文编校:高述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bde4b5700abb68a882fb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