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沈从文(沈从文的幸与不幸—诸培弘)素材

2024-01-27 17:54: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语文美文赏析大语文名家主题阅读沈从文(沈从文的幸与不幸—诸培弘)素材》,欢迎阅读!
沈从文,语文,赏析,名家,美文

沈从文的幸与不幸

诸培弘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当代文学,沈从文完全缺席。此前他曾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二十多年时间,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因为他“美化落后”、“诗化麻木”、因为他的作品曾被人斥为“反动文艺”,所以沈从文不得不放下了笔。

一个作家正当创作的盛年,却不得不嘎然中断自己钟情的文学事业,个中的幸酸和失落感是可想而知的。沈从文为此曾选择过死亡。四十多年以后,当时的一切喧嚣都归于澹定,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曾有过这样平静的回忆:

“一九四九年二月、三月,沈从文不开心,闹情绪,原因主要是郭沫若在香港发表的那篇《斥反动文艺》,北大学生重新抄在大字报上。当时他压力很大,受刺激,心里紧张,觉得没有大希望。他想用保险刀片自杀,割脖子上的血管……

当时,我们觉得他落后,拖后腿,一家人乱糟糟的,现在想来不太理解他的痛苦心情……”(陈徒手:《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从此,沈从文不得不从他热爱的文学创作转向文物研究。起初的几年,沈从文感到孤独和无望,他在历史博物馆每天上班下班,做做讲解员之类的工作,有时还要去做冲女厕所等较苦累的活。沈从文当时曾十分感慨:“关门时,独自站在午门城头上,看着暮色四合的北京城风景……明白我生命实完全单独……因为明白生命的隔绝,理解之无可望……”

沈从文一生坎坷。他生于一九零二年,一九二二年来到北京。这之前,他在家乡当了五年小兵。那段时间,正是近代中国史上所说的最混乱、腐败的军阀时代。后来他受五四新生活的感召,从家乡来到了北京,这个当时连标点符号都不知道的青年,却立志要把文学作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本,但他几乎在自己编织的文学之梦中冻饿而死。而正当他拼命地写出了一本又一本文学作品进入创作的盛年的时候,却被迫终止了创作,并受到强烈的批判。为了不虚度生命,他又艰难地在文物研究领域探幽索微,但他工作的情景、工作条件却令人唏嘘。已经是一九八零年了,他仍只有一张小桌,还要和夫人合用。巴金先生在《怀念从文》一文中,曾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为赶校两份选集,上午沈从文夫人三点即起床,六点出门上街取牛奶,把桌子让给沈从文工作,下午沈从文小睡,桌子再让给夫人使用到下午六点,然后夫人做饭,再让沈从文使用书桌。就在这所他自嘲为“窄而霉斋”的陋室里,他完成了《龙凤艺术《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和《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填充研究空白的巨著。在沈从文倾注了后半生全部心血的庞大学术专题中,除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由于周


恩来的关心得以出版外,其他专题研究和出版大都烟消云散,并随时随地会遭遇散失和湮没的可能。直到临终前五年,沈从文的境遇才有较大的改善,分得一套宽大的房子,并且配备了一辆汽车和一个司机。他的表侄,著名画家黄永玉对此曾十分感慨:

“遗憾的是太晚了。他已没有能力放手地使用这套房子。如果早十二年给他这个完美的工作环境,他是一定不会辜负这种待遇的。眼前他只能坐在推车上。熟人亲戚到来,说一点好朋友的近况,他听得见,却只能作出‘哇、哇、哇’的细微的声音和夺眶而出的眼泪的反应”。(《那些忧郁的琐屑》)

这是沈从文的不幸。他一生都生活在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里.。有人曾把他和同时代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做过比较,如果没有那场政治风暴的影响,随着人生阅历的更加丰富,随着表现手法的更加完善,沈从文也一定能写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来,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一样,令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辉煌文明的文学国度不再因缺少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而深感遗憾。

其实,诺贝尔文学奖对于沈从文,对于中国曾经擦肩而过。由于沈从文在文学上的独特创造,曾引起了海外中国文学研究者的高度关注。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汉学教授、瑞典文学院院士、欧洲汉学协会会长,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18位终身评委之一的马悦然教授就是其中之一。马悦然先是把沈从文的小说译成了瑞典文,瑞典文学院的院士也很快把他放在自己的第一视野之内。到了1988年,他的条件已经成熟,据说,瑞典文学院已初步决定把该年的文学奖授予他了。遗憾的是,这一年的510日,沈从文不幸逝世。按照文学奖章程的规定,死者是不可以作为获奖者的。就这样沈从文失去了一个机会,中国亦去了一个机会。

然而,沈从文又是幸运的。对于剧烈的时代变革,他觉得自已和“社会要求脱了节”,于是便选择了沉默,而且一直沉默到死。因为沉默,使他从末糟蹋过自己的良心和作品。不象那些被时代选中或紧跟时代的作家们那样,说了那么多违心的话,写了那么多违心的作品。他的甘于寂寞,他的安贫乐道,他的忍辱负重,他的特立独行,他的随遇而安,令他的后半生显得更加从容和厚重。他年轻时曾经说过“随波逐流容易见好,独立逆风需要魄力”。他的这种“独立逆风”使他虽然蹒跚于现实人生的沉重和辛酸中,却清清白白地从山重水复走到了柳暗花明,并将使他在以后的岁月里得到巨大的回报。

沈从文曾经感叹:“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然而,令人们欣喜的是,沈从文的读者并没有局限于因他老去而老去的那一批。一代又一代更加年轻的读者也喜欢上了他的文字,喜欢上了他所编织的富于诗意而令人着迷的文学世界。他和他在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bec0bad3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