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之心理描写

2022-12-23 22:3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作文指导之心理描写》,欢迎阅读!
作文指导,描写,心理

《文章生动是细节》作文教学教案之人物心理描写

教学设想:

高尔基指出:“一个人真实的性格并不经常表现在他的言语里,而是表现在他隐秘的内心活动中。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打交道,有的人我们常常见面,却从没引起我们特别的注意;而有的人,哪怕只是见过一次面,我们却深深地记住了他。这个人,绝对有与众不同的特点。看书里的人物也一样,有的人物看完就忘了,而有的人物言谈举止,栩栩如生,好像就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辈子难以忘怀。这就告诉我们,写人必须抓住特点,而要想写出人的特点使其“活”起来,必须对人的“四要素”,即外貌、语言、行动、心理进行全面细致地描写,否则你所写的人既像张三,又像李四,还像王五,谁都像,其实又谁都不像。所以内容具体的“写人”片断,要着眼于所写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写“活”。再者,在一篇记叙文中,主题就像人的灵魂,结构就像人的骨架,那么描写就是人的血肉了。所以,传神的外貌描写,如现其人:精确的动作描写,如见其事;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如闻其声;真实的心理描写,如露其思。

现在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是,明确了文章主题,也有一些写作素材,可是写出的文章就是描写不具体、抒情不细腻,显得空洞抽象、平淡单薄,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更不能打动人心。细推究之,缺乏细致的观察、没有生动的细节描写是造成这种作文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对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专题指导就显得非常必要。作文指导课要通过引导,归纳,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及细节描写的作用,通过片段欣赏明确细节描写的具体方法,通过习作修改掌握细节描写的技巧。

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习作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要求“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在之前作文指导课中已经有过较为深入的探讨;加之本单元写法重点是人物心理的刻画。因此,本节课主要任务是探究心理描写的方法,就心理描写的技巧做一个粗略的梳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心理描写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2.探究心理描写的方法,掌握心理描写的技巧。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心理描写的方法,掌握心理描写的技巧。 教学程序:

一、鲜活灵动,方法多样。

每次作文,我们都强调作文内容要具体。特别是 “写人”片断,更是要着眼于所写人物的特点,把人物写“活”我们知道,要对人物进行细致的描写刻画,可以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行动描写 4.心理描写

二、细心观察,巧妙描画

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在五年级的作文课上我们已经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同学们在作文时也基本上都能运用外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增强文章感染力。

除了外部细节描写能够表现人物,我们知道,人物总是有思想感情的。怎样反映出人物真实的内心世界?怎样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让别人能从人物心理感受到你在作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这就要用到心理描写。

1.爱上旁白:


上学期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以人未到而声先闻的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出场后,小说这样写道: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通过黛玉这一纳罕而没有脱口而出,既把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充分表现出来,更把林黛玉寄人篱下的心理感受、步步小心、时时在意的内向性格也展露在读者面前。这种旁白方法,是以旁观者林黛玉的心理活动对王熙凤的形象进行描写刻画。

2.直接独白:

心理描写也可以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穷人》一课中,“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透过这种内心独白,读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给桑娜带来的压力,感受到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怎能不激起对桑娜今后命运的关心呢?还有,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唯一的听众》)真实地写出了“我”发现老人后沮丧的心理,和内心深处的不自信。

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通过对人物眼神变化等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的变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善于写作的人总能抓住人物的眼睛进行刻画,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唯一的听众》里就三次写到了老教授的眼神: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就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地关切、鼓励,读出了老人为“我”琴技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再如: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对我说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别饿坏了那匹马》“眼睛一亮”写出了青年想到了既能帮助“我”又不易让“我”发觉的主意后那种克制的兴奋,烘托出青年关心“我”的良苦用心。

4.亦梦亦幻:

表现人物心理,还可以通过描写梦境、幻觉来揭示人物心理。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境是人心理活动的间接反映。通过对梦境的描写,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如:后来到了德国,住在一座叫哥廷根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是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怀念母亲》离别的滋味、无限的思念,都在这梦境中。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产生这种幻觉就是很自然的了。反过来说,要想表现这种思而不得的情感,可以通过这种幻觉描写的方式来刻画人物的心理。

5. 景因情生

通过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心理。如《穷人》的开头写桑娜一边补破帆一边等待丈夫归来时,就有这样一段景物描写: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这一段话里,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使我们感同身受体会到了桑娜在等待丈夫归来时焦急不安的心理。

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象一曲幽幽的小令。 《唯一的听众》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和诗意,但不仅仅是强调环境的美,而是为了表达“我”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cb3f0ad8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2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