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2022-09-13 04:00: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平凡,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我们常说:“好书不厌百回读”,《平凡的世界》已是第四回读了。

记得第一次读是在初中的时候,当读到一章节“在这样雨雪交加的日子里,如果没有什么紧要事,人们宁愿一整天足不出户。因此,县城的大街小巷倒也比平时少了许多嘈杂。街巷背阴的地方。冬天残留的积雪和冰溜子正在雨点的敲击下蚀化,石板街上到处都漫流着肮脏的污水。”路遥的文字总是那样的真实,让你的脑海里不由地就会浮现出当时的画面,也会不由得感慨:这样的生活坏境真是糟糕;再读到书中描写的午餐部分,瞬间觉得那样的食物怎么吃的下去,那个年代的人真是不容易啊!也许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当时没看了几章就束之高阁了。

第二次读是在刚刚参加够工作不久,几个同龄的同事坐在一起聊书,听着他们对这部书不同的见解,我决心回去好好读一读。当然,那是的关注点更多的是落在孙少安与田润叶的爱而不得;孙少平与田晓霞的轰轰烈烈,到最后看到田晓霞因为写新闻报道远赴第一线,不幸遇难时,早已泪流满面,感慨于她对于工作的热忱,更惋惜于她和孙少平的爱情。

转眼就到了2017年,我刚刚来到咱们学校,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始了读书之旅。那时正在读的是薛法根老师的《做一个大写的教师》。一次偶然间课余交流中,和王林老师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平凡的世界》这部书,又勾起了我对这部书的兴趣,于是翻箱倒柜再次找到它,津津有味地读起来。这次是被孙少安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责任制实行后,号召分组种田,并在村里盖起了烧砖窑,在多次亏本、失败后,少安终于成功致富,最终为双水村盖了一座学校。


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孙少安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不屈服于命运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让人钦佩。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从担当一队之长到后来招揽村民到自己的砖厂上工,以及慷慨捐资助学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他对自己初次创业失败村民对他的“背叛”更表现出令人敬佩的胸襟,在二次创业成功后仍不计前嫌地帮扶他们。在富裕起来之后,出巨资为村里翻修学校,并当选为新一任村民委员会主任。 尽管只有高小文化,孙少安凭借生活的历练和聪慧的天资,使他对社会有着超出一般农民境界的独到理解。

他的精神也时刻鞭策着我,踏实工作,与人为善,在平凡的时间里创造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今年再次捧起了这部书,也许是阅历增多了,年龄增长了,关注情节的同时,更关注的是人物的处事方式。在第二、三章中有这样几个细节,引发了一些思考:

第一处(p17)出于乔伯年的本意是要解决群众坐车难的问题,而秦富功确是一杆子打死,简单粗暴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读到这,我就不由联想到我们的工作,孩子们在日常中也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我们在面对他们,面对他们的错误时应该怎样解决是最好的?

第二处(p14)这是一段环境描写,看似新旧景物的交织,细细思考,何尝不是一种时代的交织,思想的交织。正如本学期学部大力倡导的课堂前测与教法的改革一样,我们也是在摸索、思考、无奈、运用中不断地琢磨,到底怎们做才


是最好的?

第三处(p21)我们是寄宿制的学校,在我看来孩子们对老师寄托的情感往往大于父母。但出于工作的一些特殊性,我们展现的更多的是严肃的一面,把对孩子们的爱都隐藏在严厉背后,往往还会引起孩子们的不满。读完这一段之后,我在想,能用什么样的相处方式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深切的爱?

我想在后续的阅读中,我会找到答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dd31cf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e.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