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的特点

2022-04-26 14:32: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立体主义的特点》,欢迎阅读!
立体,特点,主义

.

P9

立体主义是前卫艺术运动的一个流派,对二十世纪初期的欧洲绘画与雕塑带来革命。体主义创作的主要特征,即在画面上将一切物体形象破坏和肢解,然后再加以主观的拼凑、组合,以求所谓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就是在平面上表现出二度和三度空间,甚至表现出肉眼看不见的结构和时间(四度空间)。与狂野的野兽派完全相反,它代表唯理的倾向它。认为印象派、野兽派的绘画都是在模拟自然,基本上是表现性的艺术作品。它的意义在于空间处理的新观念,它实际上是主宰20世纪艺术中抽象的和非具象的绘画流派的直接源泉。与表现主义风格的浪漫特性相比较,立体主义风格可以说是古典的和形式主义的。那么说到立体主义就不得不提到塞尚,他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尚由毕沙罗Camille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于后印象派。他的作品对于19世纪的艺术观念转换到20世纪的艺术风格奠定基础。同时他的作品对于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产生重要的影响。 立体主义是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运动和画派。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有着直接的关联。立体派画家自己便曾声称:“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他们努力地消减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的成分,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虽然其作品仍然保持着一定的具象性,但是从根本上看,他们的目标却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结合在画中同一形象之上。画家们新创出一种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进一步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并向人们提出了自然与绘画何者是现实,何者是幻觉的问题。 立体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在二十世纪的最初十年影响了全欧洲的艺术家,并激发了一连串的艺术改革运动,如未来主义、结构主义及表现主义等等,尤其鲜明地反应在对现代工艺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注重形式美的实用艺术领域不小的推动作用上。

P10

现代主义美术比起以写实和模仿为基础的传统美术来,具有象征性、表现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现代主义多流派标榜自己是反传统的,实际上它可能完全抛弃传统。它竭力否定和排斥的是19世纪中期以来的含有学院派特征的写实主义传统。

在对待历史遗产方面,它们更重视对原始社会艺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美术、希腊古风时期美术、欧洲中世纪美术的研究。自印象主义之后,西方美术家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中国、日本和印度的绘画、工艺品的表现语言上,探索写意的表现手法。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的美术家们直接受益于非洲雕塑。同时,中东的伊斯兰教美术和大洋洲的艺术遗产,也是现代主义艺术家们研究的对象。上述人类历史上的美术遗产均为现代主义美术家们提供了有益的养料。

总的说来,20世纪以来西方的现代主义美术,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创造了一批可以列入人类经典文化的作品,但远非所有流派和思潮的理论都是无可非议的,更不用说其中有些作品的思想倾向颇值得研究。现代派艺术部分流派表现了唯心主义艺术趣味和颓废思想;但更多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P11 P12

它在发展历程中共经历了三个时期:19071909年的塞尚时期;19091912年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他们首先打破了传统绘画中只能按照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然后安排在同一个绘画平面上的方法。随着探索的发展,他们发现这样的“分析”往往使画面越来越失去本

.


.

来的形态,而陷入一种抽象的形。因此从1912年到1914年他们进入了“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其观点是:不要去描绘客观物体的外表形态,而是把客观物体引入绘画,从而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 P 13

立体主义画家的探索起源于塞尚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他们把塞尚的“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椎体来表现自然”这句话当着自己艺术追求的理想。实质上这是20世纪初工业文明、机器时代的社会现实在画家精神中的折射反映。

毕加索曾说过:“当我们搞立体主义时,并没有搞立体主义的打算,而是要表达我们身上的东西。”布拉克则承认:“立体主义,或者不如说我的立体主义,乃是我所创造的,为我所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使绘画符合我的天赋。”他们两种气质的结合,又通过格里斯和莱热各自的努力将它们重新结合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有活力的立体主义。

在立体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19071909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毕加索作于1908年的油画《森林中的裸女》和勃拉克作于同年的《浴女》,它们是塞尚风格最好的范例。对一个不带任何偏见且第一次看立体派作品的观众来说,这与他以往所看到的视觉世界是何等的不同。在这曾经给众多艺术家提供过不尽灵感的裸女上,既无希腊艺术中那种优稚的姿态、丰腴的肌肤,也无安格尔笔下浑圆的轮廓、轻柔的线条,同样也看不出雷诺阿画中浮现出的微妙光线、醉人的色彩变化,有的只是呆板、笨拙、丑陋如机械般的木制躯体,而这正是“立体派”所刻意追求的艺术感觉。

1908年夏天,毕加索在巴黎创作了一幅立体风格的油画《森林中的裸女》。这一作品现藏于彼得堡埃米塔什博物馆。表现的是一个几乎塞满画面的变形女人的形体。在画面的上半部,人体的左右两侧是带有分权的变形树干.主体是一个正面的微微赌缩的两腿叉开的裸体女性。右手放在右腿上,手掌向前上才松开,左手紧握,靠近身体,头稍向右倾,光线从形体的左上方射下来。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它和传统的裸女作品毫无共同之处。毕加索在《森林中的裸女》中对安格尔的古典主义裸体不屑一顾,对印象派画家雷诺阿的裸女的画法毫无兴趣。他笔下的这个裸女没有优雅的姿态,没有细腻,肉感的肌肤,也没有使人联想到女性躯体的圆形轮廓的轻柔线条。没有性感,也不能激起观者联想到这是一个年轻姑娘,一个成熟女性,或联想到任何肉感的事物。即使我们要想方设法尽量准确地运用日常的传统的理解方式来描述画中的裸女,除了说它滞重,粗俗,笨拙,和丑陋,姿势难看,僵硬,有点不自然之外,也确实想不出别的什么评语。

从毕加索、勃拉克的裸女作品不难看出,他们在力图消除“摹拟”的痕迹。对前辈表现女性人体时所关注的形体、线条、质感等细节毫无兴趣甚至会抱有巨大的抵触情绪。20世纪的皮格马里瓮心目中的情人,有着别样的面貌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毕加索、勃拉克根据平面几何形状与立体几何形体,来塑造新一代谬斯。以圆球、矩形、梯型、作为造型的基本要素、以此界定人物的边缘、营造人体的比例与位置,并支撑起二维的平面空问。以圆形、圆柱、圆锥及立方体作为人物的结构基因,通过这些基因构筑起对象的框架、体积与重量,最后再根据画面的需要和个人见解,描绘出具有内在结构、符合逻辑与形式美的图像。这—时期的立体主义艺术特点是:徘徊、游弋于再现与创造之间。

.


.

在立体主义第二阶段(19101912)艺术作品更趋于成熟化,艺术家对自己的创作手法更为自信。从毕加索1912年所作的《斗牛士与斗牛迷》、勃拉克1911年所作的《葡萄牙人》等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熟练、自由、随心所欲、潇洒自如。他们根据内在创作激情与画面需要来分解物体中的这些要素与基因,使之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几何形碎片,加以主观有秩序的重组。再在画面上将它们作同时性的表现。这些碎片有的透明,有的重叠,有的互相穿插,有的缠绕交织,有的呈开放形,有的呈封闭状,错综复杂,情趣盎然。在塞尚风格阶段中,清晰可辨的物体被诗意化了,并轻盈地漂浮起来,如同一个个有生命的精灵,漫步在作品的自由空问之中,摆脱视觉表面形象的“形式”艺术家终于从禁锢了他们近五百年的模拟体系中解脱出来,他们发现了一片无垠的大陆,将在这块土地上耕耘、播种、收获,使视觉艺术在这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另一方面人们仍然能够从若干留有现实痕迹与物体特征的碎片中解读出原有的状态与属性。如《斗牛士与斗牛迷》一画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把代表着斗牛的道具,招贴画中几个斗牛士的字样。观者若学识渊博,还能从画面的左上方的“Nimes”一词中回忆起这是罗马竞技场的地名。勿容质疑,这种精心保留的碎片,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它具有唤起人们回忆与联想的功能。

艺术的创造精神带来了艺术手段的新解放,1912年到1914年,前一阶段中一些形体碎片被艺术家用照片、报纸、纽扣等实物来代替。画面增加了新意象、新品位及新表现技法,从而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毕加索的《有水果的静物》、勃拉克的《单簧管》等大量拼贴作品正是被称为综合立体主义的产物。一张灰红色的纸,稍作裁剪,贴到画面上就成了一只乐器,一缕头发,一只表链,即勾勒出一个人的形象,也强化了作品的真实性与氛围感。实物的引入,既极大地增加了艺术的装饰性与趣味性,同时也给绘画带来了视觉上、象征上、记忆上的真实性的新概念。所以在那几年,艺术家的制作过程更趋向于概括、简洁。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ed9b46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