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想

2022-03-30 12:1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随想》,欢迎阅读!
清明节,随想

2013清明节随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一首《清明》诗传颂至今。我想一方面是因为诗的意境很美,另一方面是因为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我们后人对于这种传统习俗的眷恋吧!

又是一年清明至,烟雾缭绕祭先祖,冥钱纸币到处飞,“豪车别墅”寄哀思!更有甚者,为先人买“麻将”,请“司机,烧“小三”寄“小蜜”,创意非凡。

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习俗时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不知为何,如今的人们面对传统文化时:精华不存,糟粕横行。 现今的丧葬习俗就是如此。悲伤哀怨的气氛没有,传统的礼仪也已简化,比的就是排场:葬前要美容化妆,竟然听说还有给死人做足底按摩的业务;葬时花圈用车拖,鞭炮不停火;烟火来助阵,火炮来帮忙。大鼓小鼓腰鼓洋鼓,锣鼓喧天;自己不哭亲戚不哭朋友不哭请人来哭,哭声震天!再加上酒席费、墓地费。就像有个相声段子说得好:现在的人活不起(物价高),病不起(药价高),死不起(丧葬费高)。

本来人死一堆土,入土为安,就像“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样,一捧灰尘,洒向大海。何须大操大办,借死人之名长活人脸面。更有甚者,生前不管不顾,不尽孝道。死后借机大操大办,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现今的祭祀习俗更是如此,阳间一年三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阴间也一年三节(上灯、清明节、七月半)。记得小时候爷爷奶奶操办这些时,神情严肃,举止端庄,我们自然也小心谨慎,庄严肃立。那时看重的是过程,讲究的礼仪,寄托的深情!而今的祭祀比的的是谁家的祭品多,谁家的纸钱烧的多,谁家的子孙千里迢迢驱车赶来,谁家“跑马圈地”墓地多大。

我渴望一种文明的丧葬祭祀习俗。但是:“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曾记得我爷爷、奶奶去世时我不顾叔叔、伯伯的劝告,刻意大操大办,那种虚荣心好强心在作怪;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半我都买了很多冥钱纸币。想想人就是如此:眼睛长在前面,看得到别人的缺点,看的清世间万象,却看不到自己的缺点,看不清自己之私。

我要践行一种文明的丧葬祭祀习俗。对待长辈孝敬有加,常回家看看;对待先人,手捧一束鲜花栽种一棵树木,寄托自己深深的哀思!

2013-4-18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2f0fd10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1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