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浅谈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02-14 11:01: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学研究:浅谈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欢迎阅读!
教学研究,素养,语文教学,语文,现状

浅谈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就当前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语文最大的问题是目的不明确,定位不清楚。走进语文课堂,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程式化的,缺乏创造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在那样单调乏味的课堂程式中,消磨学生的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语文课真正的魅力所在。在课堂教学中他们不过是一个看客而已。

就目前来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解决语文究竟要干什么。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语文究竟要培养学生什么,教给学生什么。语文课程性质的研究,把语文从工具性中解脱出来,似乎语文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实际情况是我们语文教学更加混乱了。

过去,我们认为语文是工具课,是掌握语言这种工具。人文论提出之后,人们转而倾向于人文精神的培育。而人文精神培养又离开语言文字,离开具体的语境,挖掘作品内部的人文因素来让学生接受。结果,语文教学偏离开语文的基本东西语言学习,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文教学剑走偏锋。

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语文不是工具,语文是人文性的课程。但是,我们忘记了语文的人文性是依附在语文的语言文字之中,是通过语言文字所描绘的事物所体现出来的。无论是什么,语文首先是从语言入手,进入文本内部。了解语言所反映的事物,了解通过语言反映的事物中所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情感。语文学习的是语言的运用。整个文本所体现出来的是作者语言运用能力。


不错,语文缺少具有人文性,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人文性不是空洞的,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之外的东西,而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透过语言文字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体现出来。

人文性不是别的,是作者表现在语言文字之中的内在思想情感,体现出来的是作者独特的观察与认识。作者的人文精神是经过语言的经营传达出来的,离开语言,我们是没有办法来体会所谓人文精神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精神只有在对语言的品味体会中才可以获得。

我们学习语文,学什么,学习作者是如何使用语言表情达意的。一朵花的美丽,作者感受到了,他就要考虑如何把自己感受到的花朵的美丽描写出来。我们首先要对花的形态,颜色,外部特征有所了解认识,当然,我们写这一朵花而不写那一朵花,就是因为这一朵花包含着我们人的主体思想情感与认识,这朵花已经是人格化的花,而不仅仅是自然的花。所以,我们笔下的花已经不仅仅是自然的花,而是浸透我们思想情感与认识的花,是人格化的花。所以,我们在描写花的时候,必然要选择那些具有主观情感的词汇来进行描写。我们遣词造句,也主要考虑的就是是否准确传达出我们的情感态度,我们内在的思想情感是否通过语言传达出来。

当然,有了对花的理解认识,并不一定就能够写好花,我们还需要掌握描写的一些方法。然后,我们就针对花的进行描写。比如拟人,比喻这些修辞手法,都是主观感受与认识,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不是因为语文工具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24802d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