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的用法与成语典故

2023-04-06 20:01:3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不耻下问的用法与成语典故》,欢迎阅读!
不耻下问,典故,用法,成语

不耻下问的用法与成语典故



1、你如果要学习,就要不耻下问。 2、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3、不仅要多学,还要多温习,甚至要不耻下问才能考出好成绩。 4、连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能不耻下问,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 5、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6、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7、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8、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9、当我们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10、我们有不懂的要及时问人,做到不耻下问.

11、孔子遇到不懂得东西就不耻下问,最终成为伟大的思想家。 12、不论是学习什么,我们都要抱着不耻下问的态度,这样才能学好

13、由于从小耳濡目染父母的正派作风,当被问及学习态度时,孩子们异口同声的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4、虽然开放了,但很多想法在我们脑子里还是根深蒂固,现实中高傲的人为谋生而孜孜不倦地学习,却又总是不屑于不耻下问,最后只能是一事无成。 15、在认识论上,主张学而知之,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实事求是。

16、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千方百计培养学生好学深思,不耻下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努力探索问题的精神。

17、而且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可能比教师多,所以教师还需要放下架子,不耻下问,这对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也是有好处的。

18、不耻下问,学识才会加深,因此肯去寻找的人才能有所发现!

19、斯特恩表示他已经意识到了别的联赛在这里获得的成功:“我们将会时刻关注与我们的计划相关的方案。我们会注意每一个好的创意,并会不不耻下问的借鉴一下。”


20、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此,我们应该不耻下问。 【汉字简体】不耻下问

【成语注释】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不及自己的人请教。耻: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耻。下,问题比自已地位低,就是低下和差的意思,但是这个低下和差不是对别人的低下,而是把要请教的人提高,把自己放低。你向别人请教问题,那他就是你的老师,哪怕是再简单的问题,只要别人理解,而你又不知道,哪怕你是这个问题所涉及领域的专家,却也恰恰不会,就该去问。这样理解也更好的解释孔子说的:"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结构】偏正式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解释】: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丢人或者感到耻辱。 【近义词语】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 【反义词语】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 错误用法:常误用为同学朋友同事之间讨论问题或请教长者。 例句:他十分勤奋,经常不耻下问的向老师问问题。

错误理解:常会理解为不顾自己颜面羞耻低三下四地问别人问题。 常会理解为不顾自己颜面向不如自己的别人提问题。 原文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26e5fe1b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8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