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与索取

2022-03-21 01:2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奉献与索取》,欢迎阅读!
索取,奉献

奉献与索取

奉献是个人对社会的付出,索取是社会对个人的回报,它们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生活中奉献与索取总是同时存在,有奉献必有索取,有索取必有奉献。奉献是索取的前提,索取是奉献的结果。

奉献第一,索取第二。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现实社会中,默默无闻地奉献,不求索取的人层出不穷,如雷锋、孔繁森,李国安等都是无私奉献的典型,八十年代戍守边防的老山前线将士们更是叫响了“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口号,他们的行为得到了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在奉献中体现出了他们的崇高价值,也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榜样。

然而,在现实社会中,只求索取而吝于奉献的大有人在,他们信奉的人生哲学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一心想的是如何获取,而不是如何付出。这是腐朽的思想观念,我们应当坚决摒弃,并且要充分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对社会有所奉献,社会才能有足够的资财来满足个人的需求。如果每个人都吝惜自己的点点滴滴,或者只求索取不思奉献,那么社会财富就会枯竭,索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俗话说:“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要想有所索取,就必须先有所奉献。

一个人向社会的索取,只能随着贡献的增大而增大。对社会尽到责任和作出贡献的人,社会就会给予相应的回报,一般都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满足。个人对社会奉献的越多,社会给予的回报也就越多。奉献必须大于索取,人类社会才能延续下去。如果每一个人的奉献与索取正好相等,社会就没有剩余的财富,社会的发展就失去了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更不用说索取大于奉献了。

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纵然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一事当前,也应为他人想想。尽管现在的社会现实显得物欲横流,但毕竟是有了大多数人的奉献才有了如此迅速的社会发展。因此,年轻人在谋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应该多为大众设想,以奋斗为本,以奉献为荣,在劳动奉献和助人为乐中体现崇高品德。



对牛弹琴

解释: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近义词: 对牛鼓簧、白费口舌。反义词: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出处: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典故】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子的琴曲,牛依然如故,埋头吃草。并非牛没听见,因为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啊!后来,公明仪改变了弹法,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小牛犊寻找母牛的鸣叫,此时牛立即摇着尾巴,竖起耳朵,迈开脚步走来走去地倾听起来了。 【说明】这则寓言说明,牛听不懂高雅的音乐,告诫人们,教育要看对象,要因材施教。说话不能不看对象随便说。告诉我们不能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8260e219e8b8f67c1cb90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