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1

2022-06-26 07:38:4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认识地球1》,欢迎阅读!
地球,认识

灵武市第三中学 地理 学科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教学 目标

理解地球1

课时 1 课时 课型 新授

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使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水平目标: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水平。

情感目标: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理解,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动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1、理解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多媒体

重点 难点 学习 器材

学习方法 学生活动

观察、讨论 教师个性化处



教师活动



一、引入新课:

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理解地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球形状的过程”学生思考、讲故事,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讨论,谈看法。 学说的看法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 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 习习惯. 二、讲授新课: 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思考,回答、分析 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准 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 大胆假设。 思考、回答 1、理解总结地球的外貌 交流 地球的形状:两级稍扁,赤 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注意教给学生分清圆形和球体的 区别(平面、立体) 2、地球的大小:

学会描述



对地球形状的理解过程,组织学生实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让学生准确理解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达标反馈

出示讨论题:1人类理解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从人类逐步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何感悟?3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和大小4、列举能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 4、总结 5、方法归纳

人类对地球的理解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理解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



三、板书设计

球的形状是球体

人类逐步理解地球形状的过程 对地球形状的证明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讨论、交流、回答

球大小水平的培养,并学会描述相关事物









学内容实行巩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



教学 反思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aedf76ea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c.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