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1)

2022-09-21 04:05: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1)》,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沙子

《被压扁的沙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了解不同领域里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互为论据,且从中得出新结论的科学现象。

2.通过导读了解科学家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运用假设、推理探究自然奥秘科学思维方法。

3.理解课文在组织材料上所体现出的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对两篇短文的内容进行整体比较。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逻辑顺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恐龙是怎样从大陆越过大洋的?

2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亿年的庞大的动物是怎样灭绝的? 小结: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讨论明确:科学界对于恐龙灭绝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火山说”

“撞击说”依据是: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


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依据是: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2.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讨论明确:作者意在说明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抗击。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语速和语调。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什么选择“撞击说”而否认“火山说”?请找出有关说明方法的句子。

讨论明确:在作者看来,有据验证的理论才能成立。 作者对前苏联科学家的实验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说明方法由学生找)

2.你能把作者的思路理清楚吗?

讨论明确:作者以科学发现和科学的实验成果为依据,层次清楚地说明了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

说明序顺:科学发现→观点产生→科学研究发现→印证观点。这是一种追本求源,由因到果的逻辑说明顺序。

3.科学界研究恐龙灭绝问题,在作者看来有何意义?说说你的看法。 讨论明确: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了解这种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对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学生谈个人的认识,只要言之成理就行了。

4.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呢?可不可以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讨论明确:本文题目不但没有离题,还能提示读者:恐龙灭绝的“撞击说”所产生,与对被压扁的沙子的科学发现和科学研究密不可分。此外,文题形象性强,引起我们阅读的兴趣。改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对本文内容起不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

1.通过本文的学习,科学家的哪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对你有所启发的?

让学生自由交流与归纳。 2.培养创造力需要哪些思维能力?

讨论明确:多角度看问题,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b67b9166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a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