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 李商隐,晚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节选)素材 语文版

2022-08-23 22:16: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 诗词五首 李商隐,晚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节选)素材 语文版》,欢迎阅读!
李商隐,晚唐,诗坛,文版,上一

李商隐,晚唐诗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节选)

李商隐的无题诗,是诗人对生活生命的感悟,是人生体验在诗人心灵中的积淀和升华。诗人的一生,坎坷曲折而命运多舛。自称是帝胄之后,实际上他的高祖至父亲只做过县令、州佐之类的小官。诗人幼年时,家境凄苦,以至到“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的地步。心高气傲的李商隐,只能从科举开始苦苦奋斗,频频挣扎,希望能出人头地。自卑与自负常常矛盾地结集于诗人心灵。近十年的折腾近十年的反复,他终于在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中了进士,但是26岁的李商隐却高兴不起来。苦不堪言的十年,在诗人心里种下了伤痕,他的激愤,他的急迫,都被笼罩在此巨大的心理阴影之中。之后的牛李党争,又把诗人抛进了曲曲弯弯的生活夹缝之中。李商隐与牛党中令狐楚关系极深,先受知于令狐楚,后受李党王茂元的器重,娶了王茂元之女,被牛党认为背恩弃义。唐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宣宗即位,重用牛党的牛僧孺等,贬斥李德裕。面临抉择,有些人识时务地投靠了牛党,而不通世故的李商隐却选择了李德裕,并称颂李的功绩,后果可想而知。尽管李商隐后来屡次写诗文向令狐示好,但始终得不到令狐的谅解。最终仍沉沦下僚,一生仰人鼻息,寄人篱下,加之其早年恋爱失败,中年痛失爱妻,又深受官场党争漩涡折磨……真可谓“一生襟抱未尝开”。于是,诗人把自己的生活感受、体验和情绪,生命感悟和意识投入文本。当诗人反观内心,对生命中无解的情结,捉摸不定的情绪和一些无法洞悟的奥秘,感到困惑迷惘时,只能用多义的词语,用暗示用象征来表达一种深深的缺憾和怅惘,让心中的难言之意,难诉之情,惆怅之思在这迷离恍惚之间,一点一滴地浸润着读者的心田。

象征和暗示,在意象的运用上,突破了单意象结构。这种意象的流动、交错、渗透和重叠,是多义性多层次的。要表现人的内心深处的隐秘和不定的东西,不能不用象征和暗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地把所要表现的对象援引出来。因为象征和暗示突出地折射出个体生命内在世界的隐秘的悸动,展示出与艺术和审美相关的更为深层更具活力的生命感悟和存在状态。象征的多义性,需要读者在读文本时共同加入创造。象征和暗示给了诗人与读者最大的自由天地,对诗人而言是创造的无拘


无束,对读者而言是解读的自由自在。西方体验美学理论认为:“一个文本是作家的一种体验,解读文本是体验作家的体验。”把读者的生命和情感注入到诗人创造的审美对象之中,让对象显示出生命的色彩,从而达到审美的享受。文本也因此体现其美学价值。著名美学家蒋孔阳说过,美的形成,是在想象力的自由运用中,是多种因素,多种层次的相互作用、相互积累的结果。李商隐的无题诗,把其人生经历的体验和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以扑朔迷离的暗示和象征表现出来,这样,虽然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但另一方面,读者因为有了广袤的想象天地而感到无穷的美的魅力。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李商隐无题诗中的著名篇章。历代评论者都在寻找诗中的所谓“伊人”,有说是指令狐,又一说是指李德裕。纪昀认为“此亦感遇之作”,感慨人生遇合之艰辛;何焯以为是寄寓“光阴难驻”的感喟,是叹老嗟卑之作;冯浩的《笺注》、张采田的《会笺》则认为是寄意于恩公令狐楚之子令狐

,希望得到援引……笔者认为,以上说法大

多穿凿附会,只能走进索隐的死胡同。此篇首联翻“别易见难”的案,写了分离时依依的眷恋之情。颔联则成了爱情缱绻缠绵之绝唱。“丝”与“思”谐音,写思念之极致。“蜡炬成灰泪始干”,用蜡炬作喻,取蜡炬受火煎熬流泪之状,用“灰”和“干”比喻人在痛苦之极的心灰泪干,把煎熬之苦推向极端,乃至绝望,蕴藉深沉。颈联写离别相思之沉痛。尾联以蓬莱仙山为喻,表达了无法达到的悲哀及无可奈何的企盼。通观全诗,诗人带给我们的是一连串情感的音响。从审美的本质来探求,写的是感情、心灵的交流,相互思念的渴求,漫漫等待的苦痛,绝望挣扎的悲哀。丰富多义的象征,深隐如晦的暗示,带给读者一种感情指向,令人生成多方面的想象和联想,获得深深的美感。

李商隐的无题诗,由于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奠定了它们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那是一种“意识流”的勺取,是诗人人生体验和感情乐章的一段无标题音乐。在清丽、隽永、含蓄的字里行间,跳动着诗人的个性、格调、情怀……真可谓“流露于不自知,触发于弗自制,身世之感,通于性灵……”。对于无题诗扑朔迷离的面貌,


其实诗人自己有过很好的解释:“非关宋玉有微词,却是襄王梦觉迟。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疑。”这,也许正是诗人苦于被穿凿附会的谐谑。对于谜一般的李商隐的无题诗,笔者认为无须以具体指向来界定坐实,而应从诗歌审美的角度,去感悟去体验,用美学的钥匙,去开启这把非逻辑的“无题”之锁。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bc9f49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