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2024-02-09 13:36:3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欢迎阅读!
英语,中式,中国

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

作者:王莉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12



王莉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要:中国英语属于规范英语,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内涵,它用来描述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自然、风土人情等,对丰富英语内涵、介绍中国文化等有着积极作用。而“中式英语属不规范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日常交际、写作和翻译中,受英汉文化差异的影响而成,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应该尽力避免的现象。

关键词:中式英语;中国英语;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112-0129-02

改革开放以来,中英语言与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国内出现了大量“直译”式英语表达法,如“Four Books”(四书)”、“You don’t bird me,I don’t bird you”(你不鸟我,我也不鸟你)”等。这些具有鲜明的中国时代特征的语言事实叫做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其实包含2种性质不同的语言变体,一种是Chinese English,可称为中式英语;一种是China

English,即中国英语。其中Chinese English就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是汉语和英语的混合体,属于语言的不规范使用,会造成交际上的困惑与笑话。China English则指具有汉语特色的英语表达法,用来表达中国特有的事物,可以成为规范英语的一部分,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不可或缺。本文拟从定义、成因、词汇特征等方面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一定义与内涵

“中国英语”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葛传椝[1]指出,每个国家都各有各的情况,有些本国家、本民族特有的东西需要表达,使用英语交流时就形成了自己特色的英语表现形式。如中国特有的“气功”、“饺子”、“八股文”等分别翻译成qigongjiaozieight legged essay。这样的表达方式就可以称作“中国英语”。后又有学者陆续阐述“中国英语”的内涵[2-4]。尽管目前语言学界对究竟什么是“中国英语”依然众说纷纭,但有3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1)标准英语是其核心和参照点;(2)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用来表达汉语文化中特有的事物和现象;(3)它属于当今世界众多的Englishes中的一种,通过英语播中国文化,有利于丰富当代英语的表达方式,有可能成为标准英语的一部分。

中式英语含义则完全不同,属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的一种中介语现象。中国英语使用者将汉语硬套汉语规则和习惯、逐字逐句机械地翻译成英语,这种带有明显汉语痕迹的英语表达方式就是中式英语。它属于语言的不规范使用,是英语和汉语混杂的产物,在英语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应尽力避免此类表达方式,如I’ll give some color see see(我会给你点颜色看)Who is afraid of who?(谁怕谁?)self-touch(打麻将自摸)watch sister(表妹)I like eat apples(我喜欢吃苹果)等。

二形成的原因

总体上看,母语迁移是造成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主要原因。顾名思义,母语迁移是母语规则对外语使用者造成的影响。大致说来,由于母语和外语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点所产生的影响叫做正迁移,相异造成的影响则称作负迁移。汉语和英语分属2种不同的语系,历史上又缺


乏文化交流,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母语的负迁移是更为普遍的现象。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此时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口语并具备了初步的汉语读写能力,汉语的规则和中国的文化对英语的习得产生负迁移,导致了中国英语或中式英语的产生。尽管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都是母语负迁移的产物,但它们的形成还各自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语言各层面的“对应真空”是产生中国英语的直接原因。由于英汉文化的巨大差异,英汉2种语言对客观事物词汇化的选择有很大的不同,两者的词汇系统经常出现“对应真空”,汉语中某些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词汇在英语中找不到对应表达方式,除前文提及的外,常见的还有“八卦”,“炒面”,“道”,“武术”等。为了使这些概念为外国人理解,我们在进行长篇注解之外,还必须将其词汇化,采取音译、译借、语义再生等手段将它们固化为词语,这样这些东西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由此产生了中国英语词汇。同样地,由于英汉2种语言在发音、语法、习惯等方面的“对应真空”,中国人的英语发音和句式不可避免地带有汉语的印记。这种印记具有2大特点,一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共有的,不具有个体差异;二是它们与本族英语的距离是有一定限度的,不会造成交际困难和障碍。

中式英语产生的直接原因则是语言使用者个体语言能力的欠缺。如果说中国英语是中国人使用英语的群体特征,那中式英语则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而这种个性色彩主要是学习者个人的语言能力欠缺所引起的,呈现出洋泾浜英语的特征,即用英语单词模仿汉语规则生造出一些似是而非的表达方式。中式英语只是一种中介语现象,具有过渡性质。随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提高,当英语学习者进入到高级阶段后,中式英语将逐渐减少直至消亡。

三词汇特征

中国英语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中国味”,即从英语的表达方式上可以发现明显的中国文化色彩;而中式英语的特点则表现为非规范性,两者在词汇层面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特征。

由于各种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通用语言用来表达某种文化独有的事物时必将产生英语不同文化的区域变体,因此,有人认为英语现在不应是English而是Englishes。中国英语的特征在词汇层面表现最明显,一些中国英语词汇已经被收入了英语词典等工具书中。据Cannon5]的统计,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语中的汉语借词至少已达979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英语词汇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标准英语。仅仅过了十几年,张震久、袁宪军主编的《汉英中国专有名称和术语简明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录的词条就已超过30 000。这些中国英语词汇通过音译、译借等手段新造出来用来表达汉语文化和当代中国特有的事物和现象。音译的中国英语词汇如wonton (馄饨)kowtow(磕头)toufu(豆腐)等;译借的如back door(后门)iron rice bowl(铁饭碗)paper tiger(纸老)bare foot doctor(赤脚医生)等。

与中国英语不同,中式英语在词汇层面体现的并非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而是受汉语负迁移影响产生的词汇误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搭配失当。比如,英语初学者往往认为“学习”与learn/study等同,因此他们常说learn/study knowledge,殊不知,汉语中的“学习知识”在英语中对应的表达方式为gain knowledge, acquire knowledgeobtain

knowledgelearn/study是不能与knowledge搭配的。(2)词汇冗余。如把“书房”译为study room,把“提高英语水平”译为improve the standard/level of English,把“加快改革的步伐”译成to accelerate the pace of reform等。(3)词汇语用失误。如有人将汉语的“您过奖了”说成you are flattering me,这里flattering用得不当,因为flatter含有“吹捧、讨好”的含义,应该换成overpraise;you can’t emphasize it too much并非“你不能过分强调这一点”,恰恰相反,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点太重要了,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四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连续性

如前所述,Chinglish是一种不规范英语,其大部分表达方式属于词汇和语法的误用,不能被本族语者接受和理解;但也有例外,某些简洁形象的表达方式由于其特殊的原因,逐步得到了认可,最终成为了中国英语和标准英语的一部分。如Long time no see原本是一句洋泾浜英语,是汉语中“好久不见了”的逐词翻译,一百多年来,由于人们的频繁使用,它几乎成了可与Hello比肩的招呼语。

从目前来看,语音是中国英语表现最突出、最充分的领域。汉语和英语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其音位系统、音节构造以及语调变化完全不同。由于中国英语使用者大多是上学后才开始学习英语,又缺乏地道的英语口语环境,很难完好地掌握英语发音中弱化、同化、异化、连续、不完全爆破及语调的抑扬顿挫等微妙之处,即使接受严格的语言训练也不大可能达到英语母语使用者的水平。以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播音员或主持人为例,他们尽管代表了国内英语发音的最高水平,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重读虚词,语调单一等现象,BBCVOA等播音员的标准英语发音依然存在不小的距离。但正是这种标记性的发音,能体现汉语言的发音特征与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同样能堂而皇之成为当代英语的一种语音变体。

五结语

作为一种客观的语言现象,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为了表达中国文化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客观事物、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乃至再现汉语语言本身的某些表现形式,有时非中国英语不可,惟其如此才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神韵;而中式英语也是中国英语学习者不可避免的中介语现象。一方面,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在含义、成因和词汇特征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异,前者是一种积极的语言现象,它的出现意味着一个中国正在加快融入国际社会,正逐渐在英语这种“国际普通话”中打上自己的文化印记;后者却是一种畸形的语言现象,对跨文化交际不能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国英语和中式英语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中式英语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也有可能成为中国英语,从而进入标准英语

参考文献:

[1] 葛传椝.漫谈由汉译英问题[J].翻译通讯,1980(2):1-8.

[2] 汪榕培.中国英语是客观存在的[C]//汪榕培.英语词汇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0.

[3] 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4):18-24.

[4] 贾冠杰,项明友.为中国英语一辩[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7(5):11-12.

[5] Cannon G. Chinese Borrowings in English[J]. American Speech,1988(1):1-12.

(责任编校杨凤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cbdd00b8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