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峨眉山月歌》的意蕴 峨眉山月歌拼音版

2023-02-15 20:04: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李白《峨眉山月歌》的意蕴 峨眉山月歌拼音版》,欢迎阅读!
山月,峨眉,意蕴,李白,拼音

李白《峨眉山月歌》的意蕴 峨眉山月歌拼音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这首诗是备受读者赞誉的。但其赞扬之词多止于工稳,而对这首诗的意蕴却缺少深入的掘发。 “峨眉山月半轮秋〞起首就交待了地点、时间。秋空如洗,山月夜高。年轻的诗人将要趁这天明之前尚高悬空际的半轮下弦明月(大约二十三日左右)离开家乡,孤身赴远了。他望望这“半轮〞缺月,一种游子恋乡的感情键盘,莫非不被隐隐触动吗?人起笔含情,看似写山月,实是达乡情,奇妙之极。

“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便紧承首句而来,写诗人独伴明月,扬帆远征的情景。一个“人〞字用得空敏捷脱,不露痕迹。月映江心,碧波流注,不止江水之“流〞,而且是山月之流。舟发似箭,江月随人,动静相生,色彩绚丽。生活实感告知我们,站在行驶的船上看水中明月,这明月总是与船俱进的。这种自然现象,在多情诗人的艺术笔触下,也带有了深厚的感情色彩,境地是非常动人的。明月本无情,反来送行人。诗人把他对家乡的爱熔铸到了与明月相依的关系中了。

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写舟行的路线。晚上诗人由犍为县境内的“清溪〞出发,沿小三峡向渝州进发(“小三峡〞指黎头、背峨、平羌,志书,称小三峡)。这里风光旖旎,绿水迢遥,青山万迭,山光水影,楚楚动人。“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面对这如画风光,怎会不留连钟情呢?

- 1 -




第四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既是揭示题旨的关键句,又是引起诗人诗情爆发的燃烧点。“思君〞即思念峨眉山月。为什么“思明月不见〞呢?这是因为,诗人趁“下弦月〞从峨眉附近篷舟“下渝州〞,至少需要七八天。诗人到达渝州已是月底,他碰上了一个“月黑头〞。再从诗题《峨眉山月歌》看,说“君〞是指“峨眉山月〞,好像更符合诗人的本意(当然也不排斥“君指友人〞的说法)

全诗紧扣“月〞字运笔,首句出一“月〞字,写抬头望山月;次句着一“影〞字,写低头看江月;三句补一“夜〞字,写行舟趁明月;结句以一“君〞字,点明不见明月时的怅然情思。可以说全诗句句写月,到处扣月,但含而不露,十分耐人寻味。熟识李白诗歌的人都知道:“峨眉山月〞在李白心目中是非同一般的。李白爱月,尤爱家乡之月。“为惜如团扇,长吟到五更。〞(《雨后望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诗人把家乡的明月比作美人手中的“团扇〞,比作“白玉盘〞、“瑶台镜〞那样高洁珍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静夜思》)诗人观察床前的明光和天空的明月,就想到了久别的家乡,想到了家乡的亲友和壮丽山川。可见“峨眉山月〞在诗人的心目中已成了家乡的化身。因此题吟“峨眉山月〞就是游子思乡的真情流露,它生动而深刻地表达了李白对家乡的执着眷恋之情。 (摘自《语文园地》1986年第1)

- 2 -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e55dcb53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