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生

2022-10-20 04:13: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的一生》,欢迎阅读!
杜甫,一生

走近杜甫,感悟人生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无疑是最为灿烂夺目的明月星空,而李白与杜甫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俩共同创造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风,但他们的命运又是何其相似。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杜甫的悲剧人生吧。

(一)壮志未酬的青年时代

才气人人羡慕,但有才有时未必是好事,铸成杜甫人生悲剧的根源也许就是他的非凡才华。正是因为他胸怀凌云壮志而得不到舒展,内心才变得异常压抑苦闷。杜甫24岁时,正值青春年少,满怀鸿鹄之志。开篇《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是最好的明证。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当时过着“裘马轻"的漫游生活,困守京城长安整整十年,他日夜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天子的赏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甚至还不惜委曲求全,“骑马十三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可是又有何用,现实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结果如何呢?“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里,做官是需要人举荐的,人与人之间是冷酷无情的,更何况一个穷书生是很难得到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在他的《贫交行》中是这样说的:“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写着过去,想着现在;写着杜甫,想着自己。当我们失意沉沦的时候,多么期望“救世主”帮自己一把。但这样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人还得想开点,靠天靠地靠朋友,最终还得靠自己。

(二)颠沛流离的中年时代

当然,杜甫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映了时代的悲剧,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当他出京赴奉先县途中看到“朱门酒肉丑,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时,预感到一场动乱正在袭来。天宝十四载(75510月—-11月之间,安禄山举兵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诗人杜甫的生活更为艰难,但诗人始终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写下了许多反映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不朽诗篇。《月夜》是第一首,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缳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其中,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与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这段时期诗人现实主义的力作.从《春望》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人大悲大喜的真实写照,诗人把个人的命运同整个唐王朝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动乱平息之喜,没过多长时间,社会矛盾进一步恶化。诗人的梦想没有变为现实,北归的愿望随着成都动乱的开始,自己的晚年还是流离失所,生活更为艰难。

()孤独多病的晚年生活

《登高》也许是诗人最真实的晚年写照。“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另外一首《登岳阳楼》也是如此:“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人一生都是在贫困交加的流离生活中度过,反映了整个唐王朝由盛变衰的社会现实,所以杜甫被后人成为“诗史”。杜甫的一生是忧国忧民的一生,又被世人称之为“爱国诗人”。你听——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社会里,像杜甫这样遭此命运的人何止一个。在诗人的心里始终和几个人是惺惺相惜的,其中最怀念的人就是大诗人李白。

(四)同病相怜的诗友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 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侧。江南瘴疬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揖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天末怀李白》

“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 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 白好归来。”——《不

在世俗的眼里,文人是相轻的。但是在诗人杜甫的心里是把大诗人李白看做自己的知交,诗人仰慕李白的才华,钦佩李白的性格,同情李白的遭际,可谓心心相印、同病相怜。在杜甫的诗歌中还有一个人,也是他一心效仿的榜样,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五)一心效仿的政治榜样

杜甫想成为谁?他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在他的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揣摩到,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神诸葛孔明。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六)多舛的人生,美丽的结局

李白的死是美丽的,传说是在船上捞江河里倒映的一轮明月而溺水身亡,这是浪漫主义的结局。而杜甫的结局也是那么含蓄灿烂。在他诗集中的绝笔《江南逢李龟年》中这样写道:“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这不,诗人正在感叹自己和音乐家同样的命运吗,但是我们的诗人特意安排在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江南春天里相见了。细加品味,这是什么?这是对命运的感叹,这是对命运的一种无奈。该流的眼泪已经哭干了,该说的话语都已没有申说的必要了,权且当作一种无奈的人生,美丽的结局啊!其实谁的人生不是这样呢?让我们轻轻地吟诵,慢慢的品味吧: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难道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这样吗?曾经的辉煌,曾经的受宠和荣耀,又能持续多久呢?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3f8bf07a5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