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

2023-05-05 20:24: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区域经济学》,欢迎阅读!
经济学,区域



区域开发:对特定区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在不损害环境与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求得最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区域经济发展: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区域经济结构 社会结构不断优化和高度化的演进过程。经济区域:按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的,具有均质性和积聚性,经济结构基本完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挥特定作用的地域单元。高技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高技术群。循环经济:借鉴生态系统的循环思想.一循环模式去改造线性模式,建立循环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是经济区域内部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是经济区域的实质性内容。地区主导专业化部门:也叫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发展速度较快,对地区的整体经济起引导作用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一个地区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及实现总目标总任务的关键对策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谋划。规模经济:通过合理安排一定经济实体内各要素的比例和数量,从而控制经济实体

的规模而取得的节约或经济效益。 选择1按照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决定区位地租的最主要因素是(距城市的距离)2在一条没有支路的东西向交通线上,自西向北依次分布着原料地,燃料地和市场三个点,如果散着比重为3.5.10,原料地与燃料地之间4,燃料地与市场区之间的距离7那么企业最优选在(市场区)3有甲乙两座城市,人口分布为400万和100万,两城市距离180千米,两城市腹地的分界点距甲城(120千米)4.据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市场原则下,中心地系统的k值等于(45.按农、矿产原料—原料的初加工—原料精加工和最终产品等不同生产阶段进行的区际分工称为(垂直式分工)6.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导向应选择(技术导向型)7.一个区域长期以来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这个区域可能处于(待开发阶段)8.展中国家优先发展农矿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战略称为(初级产品出口战略)9.根据韦伯的区位论,如果一个工业企业属于运输指向型产业,其区位只在原料地与市场区两个地点中进行选择,若原料指数小于1,该企业的区位应该在(市场区)10.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称为(空间近邻效应)11.根据韦伯的区位论,如果一个工业企业属于运输指向型产业,其区位只在原料地与市场区两个地点中进行选择,若原料指数大于1该企业的区位应该在(原料地)12.价格有原料地、市场区、运费最低点、劳动力费用最低点四个可供选择的区位,如果劳动力费用最低点在临界等费用线以外,企业的最优区位在(运费最低点)13.单个企业(包括工厂、商店、银行、服务几个、公共设施等)的最优规模所产生的节约称为(内部规模经济)14.按照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决定区位地租的最主要因素(距城市的距离)15.不同地区同一产业发展中,按行业分类,以致不同系列与型号或零部件、元器件等进行区际分工称为(水平式分工)

16.我国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导向应选择(资源导向型)17.如果一个区域的资本形成系数为1.2,储蓄率为30%资本产出系数为3该区域的经济增长率为(12%18.根据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行政原

则下,中心地系统的k值等于(7 .填空题1.集聚经济是指产业或企业因集聚而产生的节约;区位是经济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及其选择。2.二元机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同时存在着现代化产业与传统的自然经济,二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产业断层。3.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4.人口素质的四边桶形理论



认为人口素质由生理素质、心理素

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人口素质的终极效应由最短的一个侧面决定。5.增长极模式是以效率优先为原则,选择一两个区位条件好、潜力大的城镇重点开发,形成增长中心,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6.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人口资源、需求条件、劳动力的价格和数量、交通条件(包括道路网和运输率)集聚条件、政府的政策等。7.西方区域经济学产生的标志有三个:1)迈达尔的累积因果循环理论;2)赫什曼的核心边缘区理论;3)爱萨德的《区域分析方法》的出版8.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产生的标志是60年代末,原苏联著名经济学家H.H.涅克拉索夫院士正式提出区域经济学这一学科概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学的产生。9.区域开发原则:1)区域经济增长原则;2)经济战略性发展原则;3)空间开发保护原则;4)社会进步原则10.区域开发特性:1)地域性;2)可持续性;3综合性;区域开发内容:1)资源开发;2)产业开发;3)环境;4环境开发11.区际经济合作内容包括:物资合作、技术合作、人才合作、资金合作、信息合作、生产合作等。 .简答题1.提高区域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1“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2“十五”计划纲要》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合理调整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3“十一五”计划纲要》加强东北地区发展,20078月国务院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4)十七大报告第五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提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2.战略措施内容、特征? 容:1)实现战略目标的经济政策环境;2)实现战略目标的社会经济体制环境;3

实现战略目标的国际环境。特征:1针对性;2)多样性;3)层次性;4协同性;5)灵活性。3.区域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1)区域经济学为应用经济学的分支学科,与产业经济学一起构成中观经济学2)区域经济学为地理学的分支学科;3)区域经济学为交叉学科,为经济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4.区域“资源一体化”管理?资源一体化管理以生态系统原则为指导,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综合在一个生态系统框架下,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无废物循环模式,通过共生、参与和网络开发,实现系统内组织的功能整合,并加强系统成员与系统层次之间的联系,以便形成高效的物质循环体系。5、区域的类型1布代维尔把区域分为同质区域、分极区域、计划区域三个类型;2克劳森将区域分为增长区、停滞区与退化区;3汉森利将区域分为三类:拥挤区、中间区与落后区;4国内一些学者将经济区划分为多功能经济区和单一功能经济区。6、建立循环型社会的主要作法建立“循环型社会”,即按照生态系统中一个过程的输出构成另一个过程的输入、没有废弃物的循环思想,以生产消费再利用的循环模式代替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模式,通过物质循环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环境的良好状态。7、规模经济理论研究的层次1部门规模经济;2城市规模经济;3公司规模经济;4企业规模经济;5内部规模经济;6外部规模经济8区域规划的类型1按区域的经济地理特征划分:城市地区规划、工矿地区规划、农业地区规划、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规划、流域综合开发地区规划。2按各级行政管理区域划分:省区规划、地区规划、县区规划、城市规划、小城镇规划。9、区域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的手段有哪些区域财政政策手段包括:1行累进税制政策,2税收优惠政策,3财政补贴政策,4财政平衡政策,5政府采购政策区域金融政策手段包括:1投资补助、2就业补助、3

优惠贷款、4培育区域资本市场10我国可从西方国家借鉴哪些区域开发的经验国外区域开发的经验:美国的经验是对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实施阿巴拉契亚区域开发法案;日本的经验是对太平洋工业地带的扩散问题的解决;法国的经验是回复东北老工业区,促进煤、铁等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德国的经验是实施财政平衡政策;意大利新兴工业化地区是实行工业小区模式;荷兰城市圈的区域开发模式是以大港口、大城市为依托,充分发挥临海沿海的区位优势。11区域经济学的渊源区域经济学的渊源是区位论。区位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古典区位论阶段,主要指自由竞争时期,这一时期的区位论以单个厂商为研究对象;近代区位论阶段,主要指垄断竞争阶段,这一时期的区位论以市场区及市场体系为研究对象;现代区位论阶段,主要指二战以后,这一阶段区位论以区域经济为研究对象,追求解决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并分化为区域科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分析两个方向,在这个两方向的基础上产生了区域经济学12、我国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主要经济领域管理权限如何划分1财政方面:从1994年以来我国开始实行了不完全的分税制(1分税制的行政次不完全,2)税种的划分不完全,保留了中央与地方的共享税(3)各个税种(包括地方税种)的立法权基本都集中在中央。2金融方面: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金融机构的审批和监管权高度集中于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及其下属的按经济区设置的九大分行和两个营业管理部。3投资方面:1)投资均按限额划分审批的制度2分级负责和审批4市场开放方面:1)对外开放而言主要由中央政府管理(2)对内开放而言中央政府持积极鼓励的态度,除户籍制度外,并没有任何局限性的规定。 五、论述1、论述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三个方面:1)经济背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如日本的表、里差异,美国的东北部同西部和南部的差异,英国的英格兰与苏格兰、北爱尔兰的差异以及苏联的东、西差异等;二是区域经济问题的显露,如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1933年人均收入只有168美元,不及全国平均收入的一半,英国英格兰的西北部、东北部和苏格兰失业率超过25%,威尔士失业率超过36%,而伦敦和东南英格兰的失业率不到14%2)政治背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有能力干预区域经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政府是配置资源的主体,政府可以再区域之间配置资源,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包括区域之间。3科技北京,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先进,与其他经济学科明显不同。正是在上述三个背景下,形成了区域经济学2、论述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及其代表人物目前关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无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范围是区域而不是国家,持此种观点的多为初学者。2)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规律,所以又将其称为空间经济学,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诺斯、理查森、胡佛等。3研究区域的主要问题,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艾萨德、周起业和刘再兴等。4)研究区域差异和联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贝。5研究区域与经济相互作用规律和相互关系,持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张敦富。6)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关关系的决策科学,持此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陈栋生、李京文、郝寿义和安虎森等。3、二元结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



二元结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劳动力结构。现代劳动者所占比重不到一半,而其他劳动者占一半以上。两者的劳动条件、劳动生产率、劳动时间都存在很大的差距;2)劳动力市场。存在两个劳动力市场一个是为现代化大企业提供技术水平、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市场,一个是为中小企业和农业提供技术水平低的劳动力市场,两者的劳动工资、待遇有很大差距;3)企业规模构成。两极分化明显,一极是大型企业,雇佣劳动力较多;一极是雇佣劳动力很少的中小企业。前者占企业总数极小,后者所占比重很大;4)技术水平。一个是现代技术生产,一个是传统技术和落后技术生产。表现在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技术水平上有很大差距。二者之间反差很大,不能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造成现代企业缺乏良好的地区经济基础。4、循环经济的3R原则循环经济的3R原则包括:1)减量化,是从输入端控制,要尽量减少静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投入量,提高物质利用效率和改变消费模式;2再利用,是从中间控制,提倡多次重复利用,考虑从设计上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制度上开发产品的多种利用途径,如通过发展租赁业减少产品需求或以服务代替品的功能经济;3)再循环,从输出端控制,通过再生利用方式实现废弃物资源化。5大经济区(1)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和三峡以下长江沿岸地区:2)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和海南三省(3)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辽宁五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4)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市一盟(5)中部五省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西南和广西地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西藏五省、自治区,后重庆从四川省分出(7)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长吉界限。6区域管理手1)经济手段:产业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特点:间接性、关联性、平等性(2)法律手段:法律手段是通过法律、法令、条例和司法等工作,调整区域关系、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方法,特点:规范性、强制性、稳定性。在我国,一些用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战略等文件,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通过后,即具有法律地位,各个省会城市的建设规划都要经中央政府建设部门批准,像类似这样的文件一经批复,也具有法律约束作用。3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组织,运用行政命令,按照行政方式来管理区域经济活动的方法,特点: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垂直性。7结合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谈谈学习的重要性(谈谈区域经济学要学习哪些内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1)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规律2区际分工与联系3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和区域开发4)区域经济政策(5)区域经济管理。谈谈学习的重要性8国外区域管理的形成与发展1)美国、英国形成(20世纪20-30年代),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巴洛委员会(2)进一步发展,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3)引起重视(20世纪60-70年代)4)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206070年代),制定“全国综合开发计划”5制定了区域再开发法(美国政府于1961年),公共工程和经济开发法(1965又制定)。总之,战后以来、西方国家许多经济学家都积极参加了区域规划和管理工作,区域管理研究也日益受到普遍重视,并且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使区域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从其他管理科学中独立出来。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42c41952cc58bd63186bd93.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