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危害

2022-07-24 03:26:0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危害》,欢迎阅读!
危害,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因素,健康

附录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接触限值

1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一氧化碳(CO(锅炉、电焊)

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当与空气混合后爆炸极限为12.574%,当空气中浓度达58.5 mg/m3人接触150分钟可有轻度头痛;而浓度达300 mg/m3时,接触2小时后可致严重头痛、晕。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并有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甚至昏厥只要脱离接触,呼吸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消失。

严重一氧化碳中毒,可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等.经治疗好转后,个别病例于数日或数周后突然出现神经或精神症状,甚至出现瘫痪、失明、失语等严重后发症。

一氧化碳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列为级,属高度危害;已列入《高毒物品目录》;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一氧化碳被列为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

CO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2)氮氧化物(NOX (锅炉、电焊)

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合物的总称.氮氧化物包括多种化合物。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2NO。氮氧化物中除NO2外均极不稳定,NO遇水汽和氧即转化为NO2

NO2较难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分子量4601熔点-11.2℃,沸点212℃,蒸气压1013121℃)kPa.NO分子量3001,熔点-163.6℃,沸点151.8℃,蒸气压10131(1517℃)kPa

NO2主要引起肺损害急性吸入可致肺水肿、化学性肺炎和化学性支气管炎.期接触较低浓度氮氧化物,可有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


状,引起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有人还有神衰症状,如头昏、头痛、无力、失眠、食欲减退等以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氮氧化物在《职业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列为Ⅲ级,属于中度危害;二氧化氮已列入《高毒物品目录》,而一氧化氮属于一般有毒物品.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氮氧化物是可能导致氮氧化物中毒和化学性眼部灼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GBZ152002)

氮氧化物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3)二氧化硫(SO2)(锅炉)

二氧化硫为无色气体,具辛辣及窒息性气味。分子量6407密度2.3g/L,沸点-10,熔点 -727

二氧化硫易被粘膜的湿润表面所吸收形成亚硫酸,一部分进而氧化为硫酸,它对呼吸道及眼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职业禁忌证: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间质性肺病

二氧化硫未列入《高毒物品目录》,属于一般有毒物品;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二氧化硫列为可能导致二氧化硫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诊断标准》GBZ582014

SO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4)硫化氢H2S(生活污水池)

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鸡蛋味。易溶于水、乙醇、汽油、煤油和原油。呈酸性反应。能与大部分金属反应形成黑色硫酸盐。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硫化氢急性毒作用特点是,较低浓度即可引起呼吸道及眼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浓度越高,全身性作用愈明显,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出现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进一步发展出现意识障碍,或有明显的粘膜刺激症状,如咳嗽、胸闷、视物模糊,重者出现昏迷、肺水肿、呼吸循环衰竭或电击样死亡。

硫化氢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列为级,属高度危害,并已列入《高毒物品目录》;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列为可能导致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GBZ31-2002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影响见下表。

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影响

浓度 1400 mg/m3 1000 mg/m3

接触时间 立即 ~30 数秒钟 1560 分钟

氢氰酸相近。

很快引起全身中毒,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开始呼吸加快,接着呼吸麻痹而死亡。

可能引起生命危险——-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接触时间更长者可引起头痛、头昏、激动,步态不稳、恶心、呕吐、鼻咽喉发干及疼痛、排尿困难等全身症状。

可引起严重反应--眼及呼吸道粘膜强烈刺激症状,并引起

300 mg/m3 70150 mg/m3

1小时

神经系统抑制。68分钟即出现急性眼刺激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肺水肿。

12

出现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吸入215分钟即发生嗅觉疲劳



昏迷并呼吸麻痹而死亡,除非立即人工呼吸急救。其毒性与

760 mg/m3


3040 mg/m3

小时

而不再嗅出臭味,浓度越高,嗅觉疲劳发生越快。

虽臭味强烈,仍能耐受。这可能是引起全身性症状的阈浓度。

H2S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5)氨(NH3(锅炉加药)

氨是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易溶于水和酒精中。28%水溶液称强氨水,液氨是强腐蚀性有毒物质。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液态氨的蒸汽强烈刺激黏膜和眼睛,有窒息作用,高浓度时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氨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列为级,属轻度危害;已列入《高毒物品目录》;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氨被列为可能导致急性氨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氨中毒诊断标准》GBZ142002《职业性化学性眼部灼伤诊断标准》(GBZ542002《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51-2009.

不同浓度氨对人体的作用见下表。

不同浓度的氨对人体的作用

浓度(mg/m3 35007000 1750~4500

700 533 175~350 140210 140 70140

接触时间(min)

30 30 30 20 28 28 30 30

对人毒性作用

立即死亡 可危及生命 立即咳嗽 强烈刺激反应

鼻、眼刺激,呼吸及脉搏加速 有明显不适,但可工作

眼及上呼吸道不适、恶心、头痛

可以工作


70 62.7 9.8 07

30 45 45 45

呼吸变慢 鼻咽刺激感 无刺激作用 感觉到气味

NH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6)二氧化碳(CO2)锅炉

二氧化碳,无色无臭气体,分子量 4401 蒸汽压 101325kPa/39,溶于水、密度相对密度(=1)1.56/79;相对密度(空气=1153稳定。

侵入途径:吸入。

健康危害:在低浓度时,对呼吸中枢呈兴奋作用,高浓度时则产生抑制甚至麻痹作用。中毒机制中还兼有缺氧的因素。

急性中毒:人进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在几秒钟内迅速昏迷倒下,反射消失、瞳孔扩大或缩小、大小便失禁、呕吐等,更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及休克,甚至死亡。固态(干冰)和液态二氧化碳在常压下迅速汽化,能造成-80~—43℃低温,引起皮肤和眼睛严重的冻伤。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化学源性猝死诊断标准》GBZ 782010

二氧化碳(CO2)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7)氯化氢及盐酸(HCl(化水)

具有强烈刺激酸味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成为盐酸;同时,也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接触氯化氢气体和盐酸酸雾后,可导致细胞损伤,另外对局部黏膜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至坏死。

GBZ20-2002《职业性牙酸蚀症诊断标准》(GBZ61-2002《职业化学性眼部灼伤诊断标准》GBZ542002《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51-2009

HCl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8)氢氧化钠(NaOH(化水)

氢氧化钠别名苛性碱,烧碱,火碱。白色不透明的晶体,有块状、片状、粒状和棒状等。成溶液的产品俗称液碱。易溶于水,同时放热,并溶于乙醇和甘油中。因碱吸湿性很强,露放在空气中,最后完全潮解成液体.分子量40.01,密度2130g/cm320,熔点318.4,沸1390,蒸气压0133kPa739).

本品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皮肤接触高浓度本品,特别是皮肤潮湿时,能引起比酸更深而广泛的灼伤。经常接触本品溶液的劳动者,可见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皮肤病,在前臂和手部患有深浅不一的鸟眼溃疡。即使和很稀的氢氧化钠溶液接触也能使指甲变薄,变脆个别病例可有整个指甲损毁。要特别注意本品对眼的损害,即使很少量的本品进入眼中也是很危险的。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GBZ51-2009)《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0-2002)

NaOH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9)硫酸(H2SO4)(变电站蓄电池)

级危害物,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引起喉痉挛和声门水肿而死亡。慢性影响有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肝硬化。可能造成的职业病危害有:化学性灼伤、接触性皮炎、牙酸蚀病。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GBZ51-2009)《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GBZ20-2002.

H2SO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给予2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牛奶、蛋清、植物油等口服,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10)锰及其化合物(电焊作业)

氧化锰主要来自含锰焊丝和焊件,根据工程介绍,维修车间使用CO2气体保护焊机。在焊接过程中,焊丝中的锰在高温电弧的作用下被氧化,进而凝聚成氧化锰烟尘。锰烟尘经呼吸道吸入,由肺泡壁吸收后,被巨噬细胞吞噬,经淋巴管入血。早期为类神经症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多出现嗜睡、精神萎糜、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病情发展后


可出现锥体外神经障碍的症状,可表现为两腿发沉、笨拙、易于跌倒,口吃、举止缓慢,完成精细动作困难等锰中毒症状.

GBZ3-2006

锰及其化合物急救措施:

1.口服高锰酸钾者用清水洗胃,直到洗出液无色为止。然后口服牛奶、蛋清、浓豆汁或氢氧化铝凝胶等保护胃黏膜。

2.喉头水肿引起窒息时应立即行气管切开术。

3.金属烟尘热患者脱离接触后可自行缓解。症状严重者可适当输液,口服解热镇痛药,防治肺部继发感染。

4。对症治疗,吸氧,输液,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锰毒性肺炎可采用CaNa2EDTA驱锰治疗。 11)臭氧(O3)(电焊作业)

臭氧无色气体,有特殊的怪味,液态臭氧呈深蓝色,固态的呈紫黑色,在室温上会慢慢分解

电焊作业时,空气在高温作用下电离,产生臭氧,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腥臭味的气体,对呼吸道及肺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咳嗽、轻度胸闷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在车间排风不良情况下,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可超过卫生标准。

臭氧是有毒、淡蓝色、不稳定和具有潜在爆炸性的气体。在很低的温度下,它是暗蓝色的液体或固体。其沸点为—1113℃,臭氧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危害.它主要是刺激和损害深部呼吸道,并可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对眼睛有轻度的刺激作用。臭氧还能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还可引起潜在性的全身影响,如诱发淋巴细胞染色 体畸变,损害某些酶的活性和产生溶血反应。臭氧超过一定浓度,对某些植物生长也有一定危害。臭氧还可以使橡胶制品变脆和产生裂纹。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GBZ73-2009).


臭氧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12)铅(Pb

铅为灰白色质软的粉末,切削面有光泽,延性弱,展性强,熔点 327℃,沸点,1620,不溶于水,溶于硝酸、热浓硫酸、碱液,不溶于稀盐酸。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损害造血、神经、消化系统及肾脏。职业中毒主要为慢性。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周围神经病(以运动功能受累较明显),重者出现铅中毒性脑病。消化系统表现有齿龈铅线、食欲不振、恶吣、腹胀、腹泻或便秘,腹绞痛见于中等及较重病例。造血系统损害出现卟啉代谢障碍、贫血等。短时接触大剂量可发生急性或亚急性铅中毒,表现类似重症慢性铅中毒。

铅以无机物或粉尘形式吸入人体或通过水、食物经消化道侵入人体后,积蓄于骨髓、肝、肾、脾和大脑等处“储存库”,以后慢慢放出,进入血液,引起慢性中毒(急性中毒较少见)。铅对全身都有毒性作用,但以神经系统、血液和心血管系统为甚。烷基铅类化合物为易燃液体,为神经性毒物,剧毒。急性中毒时可引起兴奋、肌肉震颤、痉挛及四肢麻痹。

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6-2002《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372002

铅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给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13)六氟化硫(SF6


六氟化硫无色无臭气体,熔点-51,沸点-63.8℃,微溶于水、乙醇、乙醚。侵入途径:吸入.纯品基本无毒。但产品中如混杂低氟化硫、氟化氢特别是十氟化硫时,则毒性增强.燃烧(分解)产物:氧化硫、氟化氢。

六氟化硫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14)联胺(N2H4主要存在于锅炉给水加药间。当工人在加药间操作时,有可能受到联胺的影响。加药装置自动计量加药。值班工人需定期向联胺储罐中加药。每班加药01次,每次用时约5min.

联胺:化学名是肼,它一种无色有鱼腥气味的液体。呈强碱性和还原性,易挥发、易燃、易爆。肼和水能按任意比例互相混溶,形成稳定的水合肼N2H.

急性中毒多由皮肤、创面大量吸收或误服引起.接触肼蒸气的人员可能有眼、鼻、咽喉明显刺激症状;直接接触肼的液体,引起皮肤和眼的严重灼伤;误服后引起恶心、呕吐,持续数小时。以后出现暂时性中枢性呼吸抑制、心律紊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共济失调,甚至抽搐、昏迷等.部分病人有肝功能损害,长期接触者,有的出现神衰征候群,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

联胺(N2H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食入: 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15)高温、热辐射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的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化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则可产生不良影响.当机体产热与获热大于散热的情况持续存在,蓄热量不断增加,体温升高,就会由于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暑性疾病。

中暑性疾病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因热的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疾病,故亦称为急性热致疾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

人在热环境下长期工作和生活,可因热的远期慢性作用而使健康受损,热对人长期慢性作用所引起的疾病可称为慢性热致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①胃肠功能紊乱;②慢性热疲劳:指热对情绪、工作能力、技术效能及对个人判断能力、注意力的不良影响;③维生素 B1不足表现:如全身乏力,特别是下肢乏力;④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劳,易发生皮疹;⑤近年来研究发现,长期受到热的作用,可导致机体发生热应激反应或热休克反应.

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处于高温作业,可导致中暑疾病《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412002.

16)噪声

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可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长期在较高噪声环境下工作可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继而听力损伤,严重者可造成职业性噪声聋;也可引起神经系统(头痛、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征候群)心血管系统(血压和心率的改变)、消化系统(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生殖功能等非特异性的损害。另外,作业场所中的强噪声可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分散注意力,甚至由此引发意外伤害事故等。

在生产环境中,长期接触工业噪声最终可导致噪声聋《职业性噪


声聋诊断标准》(GBZ492014)。

17)振动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长期接触较强的局部振动,可引起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变,表现为条件反射抑制,潜伏时间延长,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和肢端感觉障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组织营养障碍,手掌多汗等。还可引起外周循环功能改变,外周血管发生痉挛,严重者出现典型的雷诺现象(振动性白指)。另外,还可影响听觉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

全身振动可引起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出现脚、腿疼痛和下肢疲劳和感觉异常。由于前庭和内脏受振动刺激后的反射作用,出现脸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浅表、脉频和血压降低。长期接受全身振动的慢性作用可出现各器官系统一系列症状,要表现为前庭器官刺激症状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分泌功能减弱;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紊乱;月经周期紊乱等症状。 预防全身振动主要通过改进车辆座椅弹簧减震系统。

在生产环境中,手臂长期接触振动最终可导致手臂振动病,《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GBZ72002 ).

(18)紫外辐射(电焊弧光)

紫外线是电磁波的一部分,可来源于自然光源(如太阳光紫外线)和人工光源(如电焊弧)。电焊时电焊弧光能产生相当大强度的光辐射。波长为250~320nm的紫外线,可被角膜和结膜上皮大量吸收,引起角膜结膜炎,称为“电光性眼炎”,多见于电焊辅助工.电焊弧所产生的紫外辐射是致眼紫外线伤最多、最直接的原因。早期轻症仅有双眼异物感或轻度不适;重度表现为眼部烧灼感或剧痛,伴有高度畏光、流泪和视物模糊。检查可见球结膜充血、水肿、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眼睑皮肤潮红。严重时,角膜上皮有点状甚至片状剥脱,滴荧光着色。长期重复的紫外线照射,可引起慢性睑缘炎和结膜炎,结膜失去弹性和光泽,色素增生.

长期紫外辐射最终可导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电光性


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GBZ9-2002)。

19)工频电场

工频电场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和遗传等方面产生影响。工频电场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经常暴露在400kV500kV以下的变电站的工作人员,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食欲不振,性机能减退,脉搏加快,血压偏高,并有血象的轻微变化。

(20)低温、潮湿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气温≤5℃的作业,均为低温作业。

职业性接触低于0℃的环境,有发生冻伤的可能。在环境低温及各种诱因的协同作用下,当机体组织温度降低至-3.6-25℃时,即可发生组织冻伤,包括全身性冷损伤(亦称体温过低、冻僵)和局部性冷损伤,冻伤主要发生于肢端,足部等。

作业工人长期处在高湿环境里,易患“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32)视频作业相关危害

长时间作业可引起以下不良反应:

1)视疲劳:电脑操作时,造成视疲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距离显示屏太近。在看近物时,眼睛需要调整及聚焦,会造成疲劳,表现为视力降低,视物模糊等不适感觉。眼科检查发现有近视、散光、结膜炎、麦粒肿、眼压升高及泪液分泌障碍等。

(2)颈、肩、腕等功能障碍:长时间从事一种重复性工作可造成重复性紧张性损伤(RIS,电脑使用者最常见的RIS就是腕骨综合症(CTS是由于持续打字或是长时间使用鼠标,姿势不当,使手、腕、,甚至颈部和肩膀的神经、肌腱造成不当的压迫,又缺乏适当的休息,或用力过度,固定姿势维持太久,重复性工作所引起.表现为:手指、双手、手腕、前臂、手轴或肩膀的僵硬、疼痛或者是高热,背部或颈部疼痛或僵硬,手或手指刺痛、无感觉,手失去力气或不能支配手运作,睡觉时常因手或手臂疼痛而醒来。


(3)精神疲劳: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的出现烦躁不安,劣性情绪改变等症侯。

(4)妇科病症:女性常可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甚或流产、早产。 33)强制体位

生产劳动过程中有时需要劳动者长时间保持特定的姿势或处于一种强迫体位,可引起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疾病,如肌肉骨骼损伤(下背痛,颈、肩、腕损伤等)、下肢静脉曲张、扁平足、腹疝等.

34)空调综合征

处于冷气空调的环境中,空调会造成空气过于干燥或成为污染源,呼吸道黏膜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或刺激,造成炎症或过敏反应,又称为空调综合征"。常见有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及咳嗽、流鼻涕、头昏脑涨、四肢酸痛、疲乏无力等症状,常被误认为感冒.

35)与工作环境相关的有害因素

(1)工作环境密封过严,新鲜空气的补充量不足,办公室的台面没有达到标准,噪声过低或太过稳定,人际关系、心理因素不适等,会产生疾患。

2)空调系统造成的空气污染以新鲜空气量不足最为常见,空调系统由于新鲜空气量不足可造成空气污染。另外人在空调房间内停留时间太长,可能导致室内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增加和空气负离子减少.冷气空调环境,会造成空气过于干燥或成为污染源,呼吸道黏膜会因此而受到感染或刺激,造成炎症或过敏反应,即“空调综合征".出现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及咳嗽、流鼻涕、头昏脑涨、四肢酸痛、疲乏无力等症状.

3)该项目的有些场所处于高频、电磁场、微波、高低温、振动等不良环境中。

很多研究表明,长期在封闭的环境里,空调、电脑、复印机以及人们呼吸造成的污染,加上高负荷的工作,是现代职业病产生的重要原因。




2.1有毒物质职业接触限值

有毒物质职业接触限值

毒物种类

氯化氢及盐酸 氢氧化钠(NaOH

硫酸(H2SO4)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2 一氧化氮(NO 二氧化氮(NO2

氨(NH3 硫化氢(H2S 锰及其化合物(MnO2

铅尘(Pb 铅烟(Pb 六氟化硫(SF6 臭氧(O3)

二氧化碳(CO2) 肼(联氨)

MAC 75 2 - —— - -- - - 10 - —— - 03 - ---

卫生限值(mg/m3

PCTWA

- - 1 20 5 15 5 20 - 015 0.05 003 6000 - 9000 006

PCSTEL

- —— 2 30 10 - 10 30 -- 045 —— -- -- -- 18000 0.13



未制定PCTWA化学物质,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见下表。

化学物质超限倍数与PCTWA的关系

PC-TWAmg/m3) PCTWA 1 1≤ PCTWA 10 10≤ PCTWA 100 PC—TWA ≥100

最大超限倍数

3 2.5 2.0 15






22生产性粉尘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接触限值

名称 其它粉尘 煤尘 石灰石粉尘 电焊烟尘

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 矽尘50%<游离SiO2含量80% 矽尘游离SiO2含量>80

总尘 8 4 8 4 1 0.7 0.5

PC-TWAmg/m3

呼尘 - 25 4 0.7 03 0.2

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2倍。 23 噪声声级接触限值:

噪声职业接触限值: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时间不等于8h,需计算8h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每周工作不是5d,需计算40h等效声级,限值为85dB(A),见下表。

工作场所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 5d/w=8h/d

5d/w≠8h/d ≠5d/w

接触限值[dB(A)

85 85 85

备注

非稳态噪声计算8h等效声级

计算8h等效声级 计算40h等效声级



脉冲噪声工作场所,噪声声压级峰值和脉冲次数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工作场所脉冲噪声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

≤100

≤1000 ≤10000

声压级峰值[dBA

140

130 120




非噪声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地点名称 噪声车间办公室 非噪声车间办公室

会议室

计算机室、精密加工室

卫生限值dBA

75 60 60 70

工效限值dBA) 不得超过55

24振动:



工作场所手传振动职业接触限值

日接振时间(h)

4

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m/s2

5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规定,全身振动作业,其接振作业垂直、水平振动强度不应超过下表规定。

全身振动强度卫生限值表(GBZ 12010)

工作日接触时间h 4t8 2.54 1.02.5

卫生限值m/s2

0.62 1.10 1.40

工作日接触时间h 0.510 0t≤。5



卫生限值m/s2

240 360



2.5 高温接触限值

接触时间率100,体力劳动强度为级,WBGT指数限值为25;劳动强度分级每下降一级,WBGT指数限值增加12;接触时间率每减少25%WBGT指数限值增加12。具体限值见下表。本地区室外通风设计温度≥30的地区,WBGT指数限值相应增1.

不同场所不同体力劳动强度WBGT限值()

接触时间率

100

30

体力劳动强度

28

26

25


75 50 25%

31 32 33

29 30 32

28 29 31

26 28 30

2.6工频电场接触限值

8h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频率(Hz)

50

电场强度(kV/m

5



27紫外辐射的危害及接触限值

工作场所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紫外光谱分类

中波紫外线(315nm~280nm) 短波紫外线(280nm100nm)

电焊弧光

8h职业接触限值

辐照度照射量(mJ/cm2

2

μW/cm 026 3.7

0.13 18 0.24 3.5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46d2f2dec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4.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