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2023-01-13 16:28: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欢迎阅读!
儿童教育,留守,社会学,农村,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其中一部分人的孩子也随父母涌入城市。但是,更多的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农村,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前,我们必要先弄清楚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哪些方面问题。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二是自己行为失控,走上违法犯罪甚至自杀轻生之路,危及自己的生命。

(二)心理问题

据调查,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于正常的心理环境的缺失和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

(三)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前儿童、小学生或初中生,他们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期。如果是由祖父母的隔代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托付亲戚照管,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位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其结果造成亲戚以为老师管教,而老师以为有家长照看的情况,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样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学习问题

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尤其在初中阶段,有些甚至对某些科目到了一无所知的地步。有调查通过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为农村初中隔代监护学生学业分档,结果显示:优为11.70%,良为22.08%,中为32.44%,差为33.24%,即这类学生中学业成绩中下达三分之二,与正态分布相距甚远。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归纳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1)安全教育问题; 2)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3)思想道德教育问题等。而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集中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上来,那就是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原因的社会学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是典型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的问题。我们知道,社会差异是与人类社会相伴随的现象,而作为教育的一种社会背景来说,社会差异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教育机会领域,表现为教育机会均等的制约。教育机会均等至少有三种意义上的区分,第一种起点均等(包括就学机会及学校条件均等),第二种是过程均等(包括教育内容及师生互动均等),第三种是结果均等(包括学业成就、最终获得学历及教育对日后社会生活机会影响的均等)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不均等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分析:

首先,城乡差异造成教育机会的失衡。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城乡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严重不平衡。一般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主要用于消费和储蓄,而农民的纯收入除此以外,还要有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如果扣除农民扩大再生产的支出,再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社会福利等因素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实际差距大约达61这足以说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最主要原因了。另外,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也是根本原因之一。《三部门发布2008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08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2757.53元。其中,农村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2617.59元,依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城市生均公用经费。区域差距更为严重。2008年,全国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936.38元。其中,农村普通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为892.09元。但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该数额已远远高出平均值。以北京为例,2008年北京市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936.19倍。据《公告》2008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平均水平为616.28,北京市是4271.47元,而江西省生均公用经费仅有363.74元。地区差距的背后实质也是城乡差距。

其次,文化阶层差异也导致教育机会的极大反差。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这组数据足可以说明城乡人口的文化差距有多大了。一般来说,高文化阶层父母和子女在争取教育机会方面要比低文化阶层父母和子女表现出更大的积极性。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的意识太低。根据笔者了解,有很多的家长(尤其是年轻的家长)因受不了农村的艰苦,即使在外挣不到什么钱,也不愿回农村种庄稼、照顾老人和养育孩子,他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尽到最起码的责任。吴康宁认为:文化阶层对教育影响往往比较顽固,不太容易受家庭其他背景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大幅度的波动;相反,它倒能在相当程度上,淡化家庭其他背景因素对教育机会的影响 至于文化阶层差异导致教育机会反差的机制问题,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可能包括家庭结构、价值观念、语言类型、教养方式等因素。

再次,性别差异也是导致教育机会偏斜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的重男轻女封建思想在人们(尤其在落后的农村地区的人们)心里根深蒂固,他们几乎普遍认为,女孩子终究是人家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4aad9db453610661fd9f47b.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