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治眩晕32例

2022-07-08 07:02: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辩治眩晕32例》,欢迎阅读!
眩晕

辩治眩晕32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笔者从1982年至今辩证诊治眩晕患者32例,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32例均为门诊患者,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4岁。

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2年。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如立舟车,时发时止,用脑过度即发,记忆力减退,恶心欲呕,烦燥,心悸,短气等证状。 二、典型病例

1.陈某某,女,42岁。201165日初诊。

问诊:自述间断发作性眩晕已9年,近日来病情加重。发作次数明显增加(以前1个月23次,现每周45次)。每次发作前无征兆,只感觉周围景物旋转。头不敢动,目不可睁,喜暗畏光,动则恶心呕吐,口苦黏腻,大便黏滞,小便黄。望诊:体形肥胖,苔黄厚腻。切诊:脉濡滑。此乃脾虚,湿盛。痰热上扰,蒙蔽清阳而致眩晕,治宜清热化痰,理气和中。 方药:天麻15g,半夏20g,茯苓20g,枳实15g,薏仁25g,白术25g,黄连10g,龙胆草20g,竹茹15g,胆南星15g,甘草10g,菖蒲15g,滑石25g(包煎) 服上方5帖后,眩晕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投上方6帖以巩固疗效。

本例患者为痰热上扰而致眩晕,发作时恶心,呕吐,具体形肥胖,腹胀便秘,苔黄腻,脉滑,尿黄,一派脾虚,湿热征象,真可谓无痰不眩,无虚不眩,无热不眩的典型病例。上方选用健脾化痰,清化痰热药物之所以药到病除,是因为痰热并治,标本兼顾。 2.余某某,男,58岁。2011826日经朋友介绍来诊。

刻诊:患者身肥胖。半年来,工作劳累。开始头晕时,曾自服眩晕停,效果不佳。近日自感头晕眼花,天旋地转,耳内如蝉鸣,伴有记忆力下降,四肢不温。舌质暗,苔白,脉沉细。此乃肝肾两虚,痰瘀互结,脑失所养而致病,治宜滋补肝肾,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15g,茯苓15g,丹参25g,川芎15g,白术15g,肉苁蓉20g,首乌25g,枸杞20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淫羊藿20g,菖蒲15g,郁金15g,胆南星15g,葛根20g地龙15g

服上方6帖后眩晕未发。为巩固疗效,嘱其再服上方10帖。1年后随访头晕再未复发。 此例为肝肾不足,痰瘀互结所致眩晕。既有脉沉细,四肢不温,记忆力下降,眼花等肝肾不足之症状。又有头晕耳鸣,舌暗,体胖等痰互结之征。上方所选填补肾精,温贤助阳,涤痰开窍,活血通络,健脾化痰之药物,达到痰瘀并治,标本兼顾,阴阳互补,使髓海充,痰瘀除,脑脉养而眩晕平。 三、体会

眩晕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多见于中老年人。是椎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颈椎病、高脂血症、高黏血症、贫血、冠心病、低血压、神经官能症、内耳迷路病、脑部肿瘤等疾病的一种症候。其发病机理,归纳起来,不外风、火、痰、虚四个方面,而以虚证及本虚标实证较为多见。各类眩晕,可单独出现,变可相互并见,故治疗时须详察病情,分清标本主次,辨证治疗。


另外,中年以上,由肝阳上亢引起的眩晕,如肝阳亢逆,阳升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窜经隧,蒙蔽清窍,则可卒然昏倒,发为中风,故有眩晕乃中风之渐之说。此外,在防治眩晕时选择适当的辅助检查或无创性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MRI有助于鉴别诊断。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4c78a7d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f9.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