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这首诗描写形态的词语

2022-09-11 07:11: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稚子弄冰这首诗描写形态的词语》,欢迎阅读!
稚子,首诗,词语,描写,形态

稚子弄冰这首诗描写形态的词语

《稚子弄冰》这首诗从小孩幼稚好玩的心理特征入手,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童趣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瓈)碎地声。 注释:

1.【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2.【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瓈)】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4.【稚子】指幼小、天真的孩子

5【磬】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译文:

清晨,儿童将铜盆里冻的冰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当铮。敲的响声穿过树林,突然听见一声清脆的水玉落地的响声,原来是孩子们把它给敲碎了。

《稚子弄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写的是儿童玩冰的情景,意思是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

原文: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翻译: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做一种打击乐器。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杨万里(11271029-12066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


诗人”。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打春之牛,后亦以苇或纸制。

一般是由当地的长官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礼毕回署,接着众农民将春牛打烂。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稚子弄冰

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4d8b425a8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a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