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使用原则

2023-04-20 20:47: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才使用原则》,欢迎阅读!
原则,使用,人才

人才使用原则

国贸A 梁杰 084218097



人才使用原则,是领导者合理地任用和管理人才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些基本准则指导着领导者任用和管理人才的行为,它贯穿于领导用人的全过程。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

1.因事择人、量才使用的原则

所谓因事择人,就是以事业的需要、职位的空缺为出发点,根据职位对人员资格的要求来选用人才。所谓量才使用,就是根据人才能力的大小,给予适当的职位。坚持这一原则,是由选用活动的目的决定的。为了谋求人与事的科学结合,只有从实际职位和职责的需要出发去选用合适的人员,才能达到目的。否则如果因人设事,为人择官,就不能保证事得其人,人尽其才。其结果不是大材小用,就是小材大用;或者为了安排人而增加不必要的职位,造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增加用人成本,工作效率低下。唐太宗李世民早就说过: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宋代大臣许应龙也曾说:为官择人,则官虽简而常若有余,为人择官,则官员繁而常若不足。他们说的都是根据工作需要来选用人才的道理。所以坚持因事择人的原则,才能避免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做到以事定职,以职选人,人事相宜。

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其长,也有其短。无疵不真——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人。据说,有人曾经指着摆在一起的几十盆青松,要别人辨认,看哪些是真松,哪些是假松。这些青松形状、色泽一模一样,可是有人很快辨出真假。旁人问其原因,他说:这很简单,只要细看那枝叶,凡有小小虫眼或伤痕,定是真松。这就叫无疵不真。辨物如此,识人也一样。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没有无疵之人。宋朝戴复右写道:黄金无足色,白玉有微瑕。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必须完美这种见解,是一种怪诞的见解,假如我们把完美理解成这样一种事物的形态,它融合了一切可能的长处,而毫无缺点,那只有内心冷淡或厌倦的人由于无所事事,凭幻想才可能发现。士比亚说:人的一半是天使,另一半是野兽。鲁迅曾说过,倘寻完全的书,世间可读的就不多;倘寻完美的人,天下配活的就有限。清朝学者顾嗣协有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物多苛求 下相成——有作为的人往往优缺点都比较明显。古往今来,大凡有见识、有能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往往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他们不仅优点突出,而且缺点也明显。因为人的长短处是伴生的。陈云同志说过,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括某些短处,短处里同时也包含着某些优点。列宁曾经指出,人们的缺点多半是同人们的优点相联系的。东汉王充曾说:大羹必有淡味,至宝必有瑕秽,大简必有不好,良工必有不巧。俗话说,有高峰必有深谷。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世之累。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正视这种现实,坚持扬长避短的原则,方可使人才各尽其能。

具体做法是:一要用其所长。领导者应该用心分析每个干部的特点和能力,认清其长处是什么,他能做得最好的工作是什么,尽可能将其放在最能发挥他优势的岗位上。决不能用非所长,勉为其难。唐太宗认为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王安石主张取其长不问其短;曾国藩主张不苛求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指出,有效的管理者从来不问下属不能做什么,而只问他能做什末。德鲁克也说:们必须用一种态度去建立我们的组织,那就是人只要在某一领域具有特长,便能用之于该领


域的工作。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任命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有人认为格兰特嗜酒贪杯,不宜担当大任。林肯却说:如果我知道他喜欢喝什么酒,我倒应该送他几桶。林肯不是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知道在北军诸将领中,只有格兰特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林肯的任命是正确的,它使美国南北战争发生了重大转折。诸葛亮错用马谡,毛遂从自荐到自刎。这些史实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用人之要贵在用其之长,而不是求其为完人 二是容人之短。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既有长处又有短处,只要这些短处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可以给予宽容,不要因求全责备而埋没人才。看人要多看长处,须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实践证明,当领导者多注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时,就会使优点增值,化短为长;反之,当领导总是注意别人的毛病时,不仅越看毛病越多,而且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所以,领导者应努力做到:容言而广开言路;容短而不必苛求;容过而治病救人;容贤而不听谗言;容事而不计小事;容才而不嫉贤能。三要短中见长。要知人短中之长,对其短处具体分析,并给以必要的帮助,化消极为积极,发挥出他们的特长。如清代有个叫杨时斋的将领,他曾让聋子当侍者,让哑巴送密信,让瘸子守炮座,让瞎子伏地听。从而做到了军中无废人。现实生活中用人短中之长也不罕见。如一家工厂,用爱挑剔的人当质检员,用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员,用锱铢必较的人搞财务管理,等等,这种用法完全体现了短中见长的辨证观点。 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

用人当然要疑,有疑才能谨慎明查。这里说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是指经过科学考察确定可用之人后,要努力向其传达被信任的信息,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用人就要信人,这样可激发被用者认真负责地干好工作。反之,如对被用者将信将疑,给职不给权,甚至对其忧心忡忡;或担心其阅历浅,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嫩竹子挑不了重担子;或害怕其职位变了,架子大了,骄傲恒恃,目空一切,不受领导。凡此等等不必要的疑虑,都会妨碍人才作用的正常发挥。只有坚持相信人才,鼓励其大胆工作,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舆论环境、人缘环境,才能有利于人才才能的施展,使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上,冲锋在前,搏击奋进,做出出色贡献。信任下级,实质上是领导者自信心的一种表现。信任下级,就要按照下级的职务充分地授权,要使他在其职务范围内达到权责一致。

4.合理搭配、整体最佳的原则

任何人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人才群体的整体效能。人才不是孤立的,只能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因此,建立合理的人才结构,是发挥每一个人应有作用的关键。领导者在使用人才时,要根据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原理,搞好人才资源的配置,组建合理的人才群体结构,使其年龄梯形、知识互补、专业配套、气质协调,达到整体的最佳效能。 5.公平竞争、择优用人的原则 所谓竞争择优,就是指在公开平等的条件下,让求职者依靠自身的素质和条件进行竞争,用人单位择优选用人才。用公开竞争的方法选人,比传统的伯乐相马的方法有更多的优点,它拓宽了选人的视野,开辟了赛场选的天地,使用人单位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挑选人才,同时将选才用人工作置于人们的监督之下,增加了选用工作透明度,可以有效防止和克服在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因此,公平竞争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才的健康成长,有赖于良好的社会环境。机会均等、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就是重要的社会条件之一。领导者在选才用人中坚持这一原则,应将竞争贯穿于选用工作的各个环节,从报名、资格审查,到笔试、面试,以及考核、体检等,要使求职者过五关、斩六将,始终处在一种激烈的竞争状态。这样,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根据工作的需要,择优选用合适的人才。 6.合理搭配、整体最佳的原则

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就必须做到人尽其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0a260b5b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