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人士职业康复项目理念

2022-05-18 18:03: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残障人士职业康复项目理念》,欢迎阅读!
残障,康复,理念,人士,职业

项目背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松坪山社区是弱势群体比较集中的社区, 其中有身体残障人60人,精神障碍患者约120人。社区的精神卫生康复和职业康复工作较为稳定,与服务对象沟通较为顺畅。但是辅导设备与活动类型受限,不能很好地满足残疾人群体的精神成长需求。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残疾人就业,完善面向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设施,优上补上残疾人社会服务,保障权利公平;联合国《残疾人公约》中提出:充分发展残疾人个性、才华、创造及智能体能。落实到社区,要求使用设备的无障碍化,康复服务的科学性与连续性。旨在关注和改善职业发展需要,提高残疾人自我效能觉知,倡导社会尊重和接纳残疾人的价值。

主要服一、主要受益人群: 松坪山社区残疾人群体。 以言语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三级智

务人群障残疾与四级智障残疾为主。 二、本周期服务人群数量:约80-120人次。 以小组方式开和人数 展活动,重视互动体验与支持交流

项目主一、项目概述 科技产品服务助残事业,通过整体系统融入职业康复的过程。 重点推行职要内容 康计划,发展有效资源,注重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以“个性化职业测评、互动职场3D

验、手语机器人、盲障者语音自媒体、艺术创造康复拓展”模块为核心构建。二、项目亮点 教育与就业关怀,打开残疾人生活(视野、思维、认知)的新视窗;拓宽社会支持网络,让残疾人更好地接纳自己,融入社区,提升自我期待和效能。关注增权能力建设。

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周期 主要活动 实施内容

2018.7-2018.7

前期调研,开展社区残疾人及家庭面谈,详细了解残疾情况及生活现状,对对建立基线 象进行综合性评估,包括身体近况、精神状态、社会功能、日常活

动能力、经济来源,以及环境安全。进行需要特征分析,包括对需要的未来走向预测,就其困难与问题进行对策论证。 高新科技业承担研发任务,签订合作协议。

2018.8-2018.9

职前测评体验系统的构建与调试

研发过程由研发技术人员、职康指导人员与心理学者共同参与,构建职业场景,以数据为基础,提供个性化职业身份选择体验。 块构建特别为言语残疾、视力、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轻度智障残疾进行分类。结合人群特点,比如视障者有较好的触摸和辨音优势,利用智能语音生成系统多角色互动,带领其无障碍体验;聋哑人有较精细的观察力与耐心等行为特征,开发有表情、口型和手势,“声”情并茂的三维虚拟老师,使其感受到亲切的职业指导


2018.9-2018.9

体验区域布置并初步投入使

本阶段需要来自大学的志愿者与社区伙伴协同工作,邀请专业医生、康复人员、职业指导人等进行初期培训。以舒适、愉快氛围布置互动体验设备,对参与者进行操作示范,认真倾听、详细指导,收集所有反馈意见,提升服务的针对性,体验活动的吸引力。让残疾人群体逐渐产生与科技的感性关联,体验到可感、可亲的氛围。也可以邀请有一定想法的残疾人充分参与该系统的改进。

2018.9-10(第一周期)

综合活动科技康与工坊同步)

正式投入使用,全过程由康复医生与社工、职业指导师、特殊教育老师辅导与交流。1.个性化职业测评:职前测评与心理调试,运用角色代入方式,可以初步学习社会规范与礼仪,根据工作态度、能力与障碍等级测评,提供相适应的职业类型;2.职场模拟互动体验:由三维虚拟老师带领参与者走进各种工作场景,开展先行性示范与行为演练,让参与者深度体验,起到强化与塑造的作用,树立信心;3.手语机器人:与手语翻译协同,促进交往。

项目目标

总体目标:科技服务助残事业,让残疾人在尊严与爱、自立与互助中融入社区生活,最大限度实现社会康复,实现文化生活参与和文化创造权;促进民生科技扩散,实现公益创新理念,丰富福利社会内涵。 具体目标:为社区残疾人建立“模拟--现实"的职业测评与体验空间,提供良好的无障碍的康复设备与环境,提高残疾人就业人数。促成“艺术康复与拓展”社区工坊的建成。 长期目标:促进残健融合,挖掘、提高残疾人就业能力和心理素质。

项目产出和社会效益预期

一、项目成果 物质结果:建成社区职前体验工作室。包括职业兴趣测评、互动场景体验、手语机器人、盲障者语音自媒体五个部分。 非物质结果:丰富职康体验。让残疾人群体获得身份认同,获得社会责任感的价值体验。 二、社会影 残疾人应该得到必要的公平的教育与就业权,对残疾人群体的社区服务有利于促进其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对个体价值的尊重与接纳,体现着社会文明程度。 充分利用就业培训与就业机会,促进残健融合。

项目监测与评估

项目监测由训练有素的陪伴人员实地实地开展,训练有素的人员构成有:专业的医生、心理咨询师、物理治疗师、语言治疗师、听力治疗师、特殊教育工作者,胜任康复指导。遵循现代康复医学的基本理念,回归功能,回归社区。 估前期主要为入户面谈、建立基线;中期为具体实施情况评价,提出问题对策;后期为探讨与完善,持续推广。采用标准化评估表格,特别对象采用个案目标达成度量表、案主满意度量表。过程评估主要为介入性评估。

项目风险管理与控

可能面临的风险1.社区康复指导人员不足;2.高校志愿者的不稳定性;3.残疾人接受服务的随意性和年龄维度的不平衡性;4.各类残疾状况对系统的适应和改善程度具有差异性;5.就业压力 应对措施与风险控制:1.建立支援系统与互助团队,同时利用本开发系统,实现康复服务人员的助人自助,掌握治疗与教


育小组活动经验,邀请专家开展指导、交流活动。2.注重听取残疾人群体诉求,对系统体验的反馈意见,积极改善服务。

项目可持续和可推广性

由系统提供者对使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体验及损耗的信息反馈,基于积极操作达成价值的实现。建立有效的用户接触点,有效调节互动流程,及时对系统进行更新。积极与使用者互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用户参与设计,增强残疾人参与能力。 三、本项目具有可持续性与推广性。 随着残疾人福利事业在社区事务中地位的上升,根植社区的服务项目应该立足于持续增加权能、增强信念,引导自强自立、融入社区生活。

团队/机构过往项目或本项目成功经

多次组织残疾人社区活动。 残疾人在自我概念与自我认同方面具有特殊心理体验,对环境更敏感、自尊心更强,有较强的生理补偿和心理补偿能力。如果能通过职前测评与体验让他们获得信心与安全感,改善职场疏离感,将有益于找到与己匹配的就业形式,实现自主选择权与生命尊严,融入社会。并且在残疾人群体中相互鼓励,形成影响力。

实施机构信息

统筹执行本项目旨在弥补现阶段康复服务的科学性、连续性、吸引力之不足,改变之前职业测试的机构及资枯燥情境,激发职业兴趣,拓展自主选择机会。 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将科技成果投源合作方 入残疾人服务事业中。 通过市场调查和科技型企业的走访,相关辅助产品技术较为成熟,

需对基础产品进行专业、谨慎评价。

执行团队 实施团队包括:科技开发服务团队、心理学者团队、职业辅导团队、职业培训团队、康复

服务团队。企业(产品服务)、高校(志愿服务)与社区(社团与社工)形成合力。 现残疾人群体的基本文化权利,本项目特别关注职业选择需求,改善听力、肢体尤其视力残疾成人参与文化生活的匮乏状态。通过激发职业兴趣,提高残疾人群体自我期待、自我效能的良性循环,促进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构建残健融合。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3c8d3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7.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