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三国演义爱能载舟,亦能覆舟

2022-12-08 06:10:4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拆书三国演义爱能载舟,亦能覆舟》,欢迎阅读!
载舟,三国演义

爱能载舟,亦能覆舟

初平二年(191年),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刘备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刘备当平原相时深得人心,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开。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而此时刘表病死,刘表次子刘琮代立,遣使者投降曹操,刘备屯兵于樊城,不知道曹操军的突然到来,到了宛城才知道状况,随即率军离开,路经襄阳时,诸葛亮建议刘备攻打刘琮,可占据荆州,但刘备因和刘表同宗,不忍相夺。刘备于城外喊刘琮,刘琮因为害怕不敢出来,刘琮的部下以及很多荆州士人投靠刘备,到当阳时,竟有十余万众,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刘备另派遣关羽乘船数百艘,让他和自己于江陵会合。有人劝说刘备:”现在应该迅速保住江陵,我们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有士兵太少,若曹操来了,我们怎么阻挡?“但刘备说:“想要成大事必须以人为本,现在这么多人背井离乡跟着我,我怎么忍心抛下他们!

刘备出生贫寒,势小力薄,却能在强手如云的三国时代争得一席之地,我以为,这与他的人格魅力有很大的关系。 人格魅力具有磁石般的作用,具有人格魅力的人吸引其他人,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人们自动地聚集在他的周围,没有任何的外来力量,没有任何的强制,心甘情愿地跟随他,服从他的意志,听从他的领导。对人格魅力的这种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粘合剂,是原子能。

他性格宽厚、仁爱、爱民 。重情重义、胆肝相照 。尊贤礼士、用人不疑。刘备人格魅力的特征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真实体现。刘备小时候就十分注意自身品德的修养和历练,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而且“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一直是他的基本政治理念,铸就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人格魅力。 刘璋,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其父刘焉,东汉末任益州刺史,刘焉死,刘璋继领益州。他性宽乐而无威略,仅知保


境,没有远略。建安十六年(211)曹操伐汉中,刘璋惧怕操威胁自己,遂迎刘备入蜀以拒曹。后被刘备取代。

曹操征荆州,更想接着攻打张鲁。刘璋想与曹操交好,可是张松因为曹操怠慢了他,就鼓动刘璋与刘备交好,同心抗拒曹操。然后又挑拨刘璋与有功武将的关系,企图使西蜀内外皆乱,让刘备乘虚而入。益州主簿官黄权知道张松的用心,苦谏于刘璋,可惜刘璋并未采信,反而对刘备以诚相待。给他兵、粮、财、物,助其攻打张鲁。张松、法正又劝刘备反过来攻打刘璋。 刘备的军队转向,可怜刘璋根本阻止不了,一直让刘备围困住了成都。其实当时成都尚有三万精兵,粮草足够吃用一年,而且官兵都愿死战。但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投降,群下莫不流涕。刘备尽取其财物及震威将军印绶。 虽然刘璋为人懦弱,少主见,但也有一颗仁慈之心。他任益州牧时,使蜀地富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施行的是标准的仁政。怎么能说是“无恩德加以百姓”呢?从开城投降这一点就可以足以看出他的仁慈之心。

而且刘璋并非贪图享乐,荒淫无道之人。若生在太平年间,定为造福一方的良臣。蜀中之治历来没有定数,陈寿的评价未免有失偏颇。其实一开始刘备就有杀死刘璋之心,只怕会失去天下人之心。后诸葛亮进言刘备,应该对蜀地进行严治,也有些压制民愤之意。乱世出英雄,也埋没了许多人才,只能是说刘璋生错了时代,是在乱世众多英雄的光辉下黯然失色的一个人物。 他行仁政,了解百姓的痛苦,是古代许多领主比不上的。刘璋的失败在于听信他人之言,而少主见。但真正对他有用的话却没有采纳。也是他成就了刘备的霸业。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在乱世中无法成为人雄,只能偏安于一方,实在令人惋惜!

他行仁政,了解百姓的痛苦,是古代许多领主比不上的。刘璋的失败在于听信他人之言,而少主见。但真正对他有用的话却没有采纳。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496c6a69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a.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