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

2023-01-11 01:28:1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欢迎阅读!
局部,典型,战争,类型,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世界局部战争12种典型类型分析

作者:杨恕

来源:《人民论坛》2015年第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地球上没有再爆发过世界性战争,但局部战争不断发生,它造成的损失累计起来人员伤亡达到千万,财产损失数万亿美元,比世界大战毫不逊色。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争取和平的力量已经超过了战争力量,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不大。但当前国际形势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尤其是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成为当今世界主要的战争形态,给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我们尝试根据战争的目的,即发动战争一方的动机,对二战结束后的战争进行分类。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分类的标准仅仅是战争的目的,关于战争的其他因素不在考虑之列,而对战争中改变目的的,以开始时的目的为据,如此所作分类大致如下:

1. 为实现国家统一而进行的战争,典型如朝鲜战争。对于朝鲜战争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北朝鲜的目的在于统一是明白无误的。

2. 为争取民族解放、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的战争,这样的例子很多,如越南战争、阿尔及利亚战争等。

3. 为建国权力而进行的战争,如中东战争。1947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81号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5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阿拉伯国家决定以武力消灭以色列,引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4. 由边界领土争端引起的战争,如两伊战争、印巴克什米尔战争、马岛战争等。两伊战争是伊朗和伊拉克为争夺阿拉伯河的航道控制权和部分有争议的边界领土所引起的,其中也掺杂着深刻的宗教矛盾和民族仇恨;印巴克什米尔战争则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引起的;马岛战争是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而进行的战争。

5. 反恐战争。“9·11”恐怖袭击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之后美国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主要目的在于逮捕本·拉登等基地组织成员并惩罚塔利班对恐怖分子的支持。

6. 内战,这里专指国家内部不同派别之间为争夺国家权力而展开的战争,不包括其它,这样的例子很多。

7. 由分裂主义引发的战争,如俄罗斯的车臣战争,斯里兰卡政府军与泰米尔猛虎组织行的战争等(这一类型与第一种不同,它是由分裂主义挑起的,所以将二者分开)。这个类型构成因素很复杂,可以举出的例子还有格俄战争,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等等,目前乌克兰东部的战争也可以列入此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 由民族矛盾引起的战争,最突出的例子是卢旺达内战(种族大屠杀)。

9. 侵略战争,一般以夺取对方领土、战略资源或征服敌对政权为目的。如1978年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197912月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

10. 反侵略战争。反侵略战争与侵略战争是相对的,是为了对抗侵略国所进行的战争。如199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联合国授权下对伊拉克进行的海湾战争。在这里,我们没有把侵略战争和反侵略战争合并在一起,因为海湾战争中美国不是受侵略国。

11. 人道主义干涉,是出于保护战争或冲突发生国国民的人权而进行的战争,它是西方权高于主权的结果,如科索沃战争。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一直饱受质疑,实际上,人道主义干涉往往成为西方国家干涉他国内政、谋求自身利益的借口。

12. 为建立教权国家而进行的战争,伊斯兰国(IS)是最近出现的例子,对于它,目前的研究还很不足,至少它宣布的建国范围已大大超出了多个现存国家的边界。 局部战争产生的原因

我们认为,当今世界仍然遭遇局部战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战争产生的原因和动机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冷战结束后,超级大国利益掩盖下的各种矛盾逐渐暴露出来,因边界领土争端、民族宗教矛盾、资源争夺、分裂主义等问题引发的战争频发。前文我们对战争所做的划分,清楚地显示了战争目的的多样性。另外,战争的主体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战、二战中,世界主要大国大部分被卷入战争中,但当今的战争没有在大国之间进行的,小国、弱国成为战争的主体,而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特征:治理水平不高。这也是战争形式多样化的原因之一。从这一点看,善治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多元化使国家、国际组织对战争的态度也相应多元,难以做出一致的选择。此外,国际交流的普遍发展使得武器、资金、人员、作战技术等的流动和传递非常易于进行,这对那些有战争愿望的人来说,是一个很方便的条件。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的易于发动,是战争多元化的另一个原因。 第二,遏制战争发生的力量十分有限。作为世界上最权威国际组织的联合国在协调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方面虽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它制止战争的能力非常有限,其方式也不具有强制力。联合国应对战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预防性外交和其他预防性行动,避免战争的发生;二是通过向动乱地区派遣维和部队,帮助它重建安宁。前述巴以战争、美国对伊拉克的战争等,都避开了联合国,这说明联合国在制止战争问题上所能采取的有效措施并不多,特别是对大国参与的战争影响力就更弱。联合国如此,地区性组织也一样。实际上,大国是遏制战争的重要力量,但大国是多次战争的参与者,甚至是战争的发动者。

第三,干预战争的成本和代价提高。现代战争的高科技性明显增强,有人将现代局部战争的战场称为新式武器的试验场。虽然现代战争投入的兵力有限,但技术含量很高。另外,对于美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战争伤亡是一个重要考虑。在美国参与或发动的多次战争中,美国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退出都是在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情况下发生的,相对于战争费用来说,人员损失是更重要的考虑。战争造成的巨大伤亡使大国干预战争所面临的阻力大大增加。

第四,大国是否干预战争主要取决于是否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不是其它。例如,在利比亚禁飞区问题上,法国作为利比亚原油产业最大外国投资者,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极力推动北约介入;而德国等国家由于利益关联度不大,不愿承担为此需付的代价,以至法国激烈攻击德国态度消极。同样,1994年卢旺达发生种族大屠杀时,联合国在卢旺达的维和行动一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西方大国也表现出十分冷漠的态度,多个国家甚至一度反对干预。时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的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竭力阻挠联合国安理会向卢旺达派遣维和部队,结果导致60万人在那场大屠杀中丧生。在联合国对卢旺达的干涉行动中,美国置卢旺达境内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于不顾,而对巴尔干半岛的干涉却极为热心。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是否符合自身利益成为大国干预战争与否的重要因素。也需要指出,随着局部战争在空间上的扩大和频度上的增加,仅从道义和能力的角度看,任何大国或国际组织都不能做到事事干预、时时干预。最终,利益就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作者为兰州大学原副校长,中亚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参考文献】

[]卡尔..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战争论》,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1964年。

责编/张夏梦 美编/李祥峰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60932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72.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