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等

2022-12-06 10:22: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联生活周刊》等》,欢迎阅读!
三联,周刊,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联生活周刊》等

作者:

来源:《天津教育2013年第16

中国之大,教育之广,我们每天都面临着新问题、新考验。我们要进一步明确责任、畅通流程、健全机制、注重督办,真正成为公众信赖的不下班的教育

——教育部统一监督举报电话(邮件)受理中心负责人如是说。20129月,教育部设立统一监督举报电话(邮件)受理中心,迄今已接听各类来电10400余个,处理邮件2300封;受理举报事项550余件,办结420余件,其中,受理各类教育乱收费举报287件,办结280件,办结率98%

高中与大学是两个外相切的圆,切点就是高考

——教育家作出这样的比喻,一方面说明高考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各自为战的教育模式。资料显示,国外一些高校每年迎新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教授座谈、知名人士演讲、高年级学生分享等,让新生对大学文化、精神以及自己的学业生涯有初步的认识;另外,学校会为学生配备导师,每隔两周,导师就会和学生交谈,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其融入大学生活并作好学业规划。专家认为,这也应该是未来我国大学教育链接中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

奥数并不是提前学,更不是数学中的杂技,它就是课堂外的数学,和课堂内的数学主干与支干的关系,既是课堂的提高和深化,又是拓展视野的数学园地。

——7月底结束的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代表队以208分的成绩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6名队员获得5枚金牌和1枚银牌。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民间简称)中国代表队领队熊斌提醒家长,并非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学习奥数,在他看来,大约只有5%的学生适合学习奥数。教育部规定,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录取与奥数等学科考试挂钩。 如果不适合却非要去学,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奥数是用来提升兴趣、开发智力的,不是培训班里的模式、解法。对于有兴趣和天赋的孩子来说,奥数是一杯美酒;如果没有兴趣、天赋,奥数就是毒药

——在刚刚落幕的第54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来自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的高二年级学生廖宇轩拿了金奖。当被问到有没有家长向您请教经验时,他的母亲作出了上述回答。

学校建校几十年了,如今已拥有市、区级各项荣誉,可是如果想查看建校以来的办学情况,则会无奈地发现,当年的原始资料一点儿都找不到,除去近几年的学校情况,其他全是空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久前,有教育界人士致信《中国教育报》,指出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有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史建设几乎是空白。一所学校的校史,不但记录了学校的建设历程和发展变革,而且是学校最真实的历史见证,同时也承载了学校服务所处区域的教育发展史。该人士在信中建议,中小学应该加强校史建设,不论办学规模大小,那些记录学校建设发展和育人传承的资料都弥足珍贵;不论是从学校建设发展的角度,还是从教育教学管理的角度看,每所学校都应修好自己的校史。 莫让超常儿童变成弱势群体。

——13神童阎霄汉被保送至北京大学的新闻,引起人们的热烈关注。有些人感叹在的小朋友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同时,也有人认为聪敏的孩子没有童年是一件悲哀的事。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认为,超常儿童只是在某个方面超常,而不是在综合素质上超常,对超常儿童因材施教是必要的;同时,教师、家长和同龄的孩子应该客观地看待他们,不要众星捧月,而使他们进入社会后感到高处不胜寒 大学应以培养人才为荣而非高考掐尖

——正值高考招生季,各高校对高分生源的争夺与往年一样激烈。为了掐尖,不少高校使出轮番游说、提供奖学金、提前签订预录取协议等各种手段。对此现象的发生,清华大学安徽招生组组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李越指出,竞争高分考生即掐尖,是高校办学选优的必然结果,但高分学生在一两所学校扎堆儿,对国家人才培养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未必有利;大学最应该引以为荣的是培养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而非掐尖

物理原理我们都学过,但太抽象了,只能死记硬背。今天看了王老师的演示,可能一辈子也忘不了。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王义铎,是在地面课堂聆听太空课堂600名学生之一,在听课后,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33岁的女航天员王亚平来自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此前她只是在战友面前讲过飞行计划,她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站上中国最高的”——“天宫一号。作为我国第一次太空科普活动,这堂特殊的物理课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精神,同样是中国开展航天活动的重要任务。 (责任编辑 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a1c73c1eb91a37f0115c3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