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有不为阅读训练附答案

2023-12-25 15:30:2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有为有不为阅读训练附答案》,欢迎阅读!
有为,答案,训练,阅读

有为有不为阅读训练附答案

有为有不为阅读训练附答案

“有为”与“无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一般认为,儒家、墨家、法家主张“有为”,道家、佛家包括禅宗主张“无为”。这里主要以儒、道两家为例作点分析。

儒家主张“有为”论,《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种刚健有为的观点是“有为”论最早、最经典的表达。后来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积极入世、救世,并积极用他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哲学和以“礼”为核心的政治哲学来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周游列国,奔走呼号,终其一生。儒家的另外两个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的至大至刚和浩然正气之说,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理论,……都表达了一种刚健有为、积极入世的哲学观点和处世态度。

道家主张无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见,老子是主张无为的,但他的无为论不是最彻底的。他也承认有“有为”,他认为“无为”就是“有为”,或者是通过“无为”达到“有为”。但总的来说,在“有为”与“无为”二者的天枰上,老子还是倾向、偏重于“无为”的。道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庄子,可以说是一个彻底的“无为”论者,在庄子看来,“无为”是真正的目的。他主张人只能晏然顺从于天,不能有所作为,也不必有所作为。这就是荀子批评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应该说,“有为”论和“无为”论都有其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意义。“有为”与“无为”这一矛盾是辩证矛盾。我们在思考这一矛盾时,不能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而要正确地把握其辩证统一关系、互补关系、平衡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我们既要采取有为的态度,又要采取某种无为的态度,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二者的互补,保持二者的平衡。一方面要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使自然为人服务。这是“有为”。另一方面,我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又要老老实实尊重自然、


敬畏自然、珍爱自然、顺应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不要违拗自然、破坏自然、践踏自然。这就是“无为”。

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一方面要深刻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按社会发展规律来积极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这可以叫做“有为”。另一方面又不要瞎折腾,不要拔苗助长,不要扰民扰世,避免无效的“有为”和有害的“有为”。这就是“无为”。坚持发展又“不折腾”,这就是“有为”与“无为”的统一。老子有一句名言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品味:“治大国若烹小鲜”。他的意思是说治国要象烹小鱼那样,不要随便乱翻动。“治大国”、“烹小鲜”是“有为”,不要乱翻、乱动是“无为”。

在人的处世态度方面,我们同样要坚持“有为”与“无为”的统一、互补。一方面我们要自强不息,刚健雄强,积极入世,奋发向上,这是处世方面的“有为”。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要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就是有所不为。在处世方面的“无为”,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淡泊名利,保持精神和心灵的清虚、超然。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无为”的说法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 在“有为”与“无为”二者的天枰上,老子还是倾向、偏重于“无为”的。

B. 庄子是一个 “无为”论者,彻底否认“有为”,“无为”是真正的目的。

C. “治大国若烹小鲜”表明老子对待治理国家方面的主张是既要有为又要无为。

D. 庄子认为人只能顺从于天。而荀子认为无需发挥人的主动性,人应该“有为”。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有为”论主张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无为”论主张顺应自然、返回自然。

B. 孔子、墨翟、荀子主张“有为”,而老子、庄子主张“无为”。 C.“有为”论和“无为”论大部分都是合理成分,都有其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afb1a1d3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