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2023-04-25 06:27:1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欢迎阅读!
初识,障碍,情绪,行为,儿童



初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授课内容 初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分类

重点 难点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 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分类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产生的原因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点,点,

教学方法

第九讲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教育

第一课时 初识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一、情绪与行为障碍的定义

1. 教育辞典》中对行为障碍的界定 “主要发生在儿童及少年期的行为偏离”。

具体表现为:不良行为动作、退缩行为、生理心理性行为异常以及习惯性品行问题或违法行为。

2.台湾地区将情绪与行为障碍定义为,长期情绪或行为反应显著异常,严重影响生活适应者;其障碍并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而造成的。情绪与行为障碍症状包括精神性疾患、情感性疾患、畏惧性疾患、焦虑性疾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或其它持续的情绪或行为问题。

3.美国《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认为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具有以下特征: 1)既不是由智力、感官残疾,也不是由健康条件引起的学习低能; 2)不能与同龄人、伙伴、家长、教师建立或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3)在正常的情况下,也会出现过度的情绪困扰和令别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方;




4)长期伴有不愉快的心境和抑郁、沮丧、压抑感; 5)有无意识的抵触行为和不合群的孤僻感。



二、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分类

从情绪困扰和不良行为的程度上可将这类儿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 从情绪与行为的控制程度上可分为超控制型与低控制型两大类。

按行为的后果和错误的性质可以分为非社会性行为和反社会性行为两大类。

三、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出现率 我国学生行为问题检出率在6%22%之间。

2003年,美国35岁年龄段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的出现率为0.05%617岁年龄段的出现率为0.93% 四、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产生的原因 首先,生物学理论和生理因素

基因的遗传可能是导致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严重的营养失调也可能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 其次,心理学理论与心理因素

不同的心理学派对导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有不同的 再次,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因素

家庭环境方面,家庭不完整,家长本身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冷漠,家庭教养方法不当以及贫困等都有可能造成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障碍。 学校环境方面,主要体现在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也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的发展。

查阅相关资料,深入理解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产生的原因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d265e6ce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1.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