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吟诵指导

2022-04-14 13:07: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苏轼《定风波》吟诵指导》,欢迎阅读!
吟诵,苏轼,风波,指导

密咏恬吟品词味,潇洒诵一回——苏轼《定风波》吟诵指导

定风波 苏东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春寒三月,东坡先生与数友漫步道中,突然遇雨,没有雨具,同行者狼狈退回,唯独先生披雨而行,潇洒而去,直至雨后又晴,感悟而作《定风波》。看起来,这是即事而作的短词,实际上,这是东坡先生醒悟人生之作。 此时苏轼贬官黄州,处境困厄,其笔下的诗词,意蕴深远。清桐城派代表姚鼐有言:“李、杜、韩、苏之诗„„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慨,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读者不妨遵循古贤之言,潇洒吟诵一番吧。

词的开头应以平静的语气读出,“莫听穿林”之后,作细微停顿,让“打”字富有弹性地喷出,以增加雨打树叶的动感。“声”字充分延长,以显无畏风雨之超脱。“何妨吟啸”语音升高,语调昂扬。按理,仄声字“啸”,不宜过长,但这里不妨打破常规,以显潇洒。而“且徐行”三字,转而低音、低调,委婉延伸,以暗示作者的人生感悟:应该迎着风雨,潇洒而行。 “竹杖芒鞋”不妨吟诵得字字顿挫,以强调自己没有雨具,唯有简陋的竹杖草鞋,步行于泥泞小路,俨然一个官场失意的布衣形象。然而,他却蔑视骑马者(暗指那些在朝为官、享受厚禄的得意者)。这蔑视从何而来?一个“轻”字流露了作者在黄州自食其力,没有官场拘束的轻松,有骑马者望尘莫及的快慰。吟诵“轻”字,声高气长,语调渐扬。“马”是仄声字,也不妨打破常规延长,尽显得意神情。“谁怕”,是有力的反问,应当吐字饱满。“怕”字戛然而止,也显力度。但是建议重复一次,前者戛然而止,后者昂然渐扬,形成对比,以突出“自信和无畏”的气魄!之后,来一个平稳延续的吟诵——“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个“生”字尽意延长,不高不低,不抑不扬,将一个经历风雨之后豁达淡然的苏轼,尽显于平稳悠扬的声浪之中。

上阕节奏相对平缓,吟诵中尽显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下阕则不然,吟诵要有明显的起伏变化。

“料峭”句,要在“吹酒醒”三字,取高音、扬调拉长。“吹”字尽意伸延,放高音。这都是为了突出春风之凛冽,寒气之砭骨。“微冷”略轻,轻声中显出丝丝寒意。也可重复,前者轻而短,后者略强而长,似乎是强调:确实寒冷!原来,东坡先生的潇洒、超脱,不是在书斋中凭空悟得的,而是在实实在在感受到人生酸辣苦味之后悟得的。如果说,吟诵至此基本上是徐缓节奏的话,那么,“山头斜照”句,便是突兀的快节奏。冒着风雨、迎着春寒徐行的苏轼,突然发现远处山头夕阳斜照,他喜悦,他亢奋,他不禁加快脚步前行!“却”字重音强化,便是表现此时情感的关键之一。

“回首”句重显潇洒语气。尽管走过一段“萧瑟凄凉、令人伤感”历程,可是,一旦醒悟,便会登高俯视过去的人生之路,“萧瑟处”尽可高音重读。“归去”也可重复两遍,前者是轻声平静的叙述口气,后者是略高的发音,悠然延长的豁达语气。

最后,“也无风雨也无晴”要吟诵得高亢洒脱,有一种飘逸感。“也无风雨”四字,要在略高的音域里回旋颤动。“雨”字也可打破常规地拖长,让“雨”字带有一点“颤音”,滑动而下。“也无晴”三字则要低音委婉,节奏渐缓,不过,要让“晴”字在徐缓中逐渐升向高音,最后,语音渐渐消逝,余韵犹在,寓意犹存。这两句是苏轼最为自慰的两句,是走出风雨、拔出泥潭之后的深深感悟。吟诵者要品出词意,感受真谛,才能把握好吟诵的尺度。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dc3944284ac850ac024205.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