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论

2022-04-17 14:2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自杀论》,欢迎阅读!
自杀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涂尔干被划分到经典时期的社会学家行列当中,在经典时期,社会学处于形成发展阶段,《自杀论》之所以成为经典著作我认为是由于其在方法论上的贡献,涂尔干成功的将自然科学所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对社会自杀率的研究,成功的证实了社会学鼻子孔德所提出的社会实证哲学的现实可行性,使实证主义成为社会科学的主流学说,将更早获得承认的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联系在了一起,这种影响一种持续到今天,人们提起社会科学时,仍然会将不由自主的联想到自然科学的方法,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自科学代表的是真正的科学是一种研究逻辑的合理的客观的存在的科学绝对主义的光环一直不曾离开过自然科学,其方法论模式也一直被认为是经受过起考验的科学的方法论模式,是一种探求真理的最佳模式。涂尔干正是巧妙的运用了这一点,使社会确定了其学科地位,成为一门科学。我尝试对《自杀论》的社会学影响进行反思。

米尔斯曾经指出“一定程度而言,正是由于这种处境,自然科学哲学方法论模式具有其感染力”这中处境是指社会科学内部的混乱状态,不可否定,在反思科学的影响下,今天社会科学内部的确很混乱,但这不是今天我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果说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模式在混乱状态下具有一定的感染力,那么我可以肯定涂尔干一定受到了这种感染力的影响,并不是在今天所谓的混乱状态下,而是社会学哲学母体脱离状态下的混乱。在涂尔干之前,虽然许多社会学家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范畴,但因为社会学缺少研究工具,所以一直没能和哲学彻底分离,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也更多的停留在思辨和理论推理上,在对社会学的理解上也更加混乱不堪。我认为涂尔干敏锐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社会学胎死腹中,变为一门社会哲学他引入了自然科学哲学的方法论模式,用统计学的方法论证社会现象,借助这一工具,使社会学所强调的实证成为可能,因为正想我上面所说,自然科学一直是正统的科学,而其特点之一就是强调客观,和实证哲学不谋而合。就这样,社会学有了自己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方法工具,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我觉得这是《自杀论》最大的贡献。

自杀论中另外一个引人注意的地方是涂尔干的研究过程中的细节。首先是研究方法,尔干采用了比较法对有关自杀的统计数字进行说明,这点不必详细介绍,在全文中随处可见。涂尔干极其强调定义的准确性,对某些定义用很大的篇幅进行界定,如自杀,仿效。我认为这是对自然科学的一种模仿,就想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每个符合所对应的元素一样,定义概念准确性的增强无疑会增强社会学科学性。同时,不难发现,涂尔干在自杀论中所使用的逻辑推理方法是归纳法,可以说自杀论是对归纳法的一次完美演绎,涂尔干也为以后的实证研究树立的一个基本的思考模式:首先确定问题,即说明要证明什么,然后考虑怎么证明,最后选取材料证明,得出结论。自杀论前两编中到处存在着对各种观点的驳斥,我认为这种方法一方面借用以前的观点来把握材料,不至于出现面对出现思想观念和材料不相称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涂尔干写作策略,而并不是社会学研究中所必须的规范,正像许多文学品中出现的对比手法一样,这样采用实证方法所得出的结论似乎更加使人信服,这在不仅当社会学科学性普遍受到质疑的环境下是必要的,增强了社会学的学科独立性和客观存在性,同时也给我们在进行理论创作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在今天,这种方法还是经常出现于各种学术研究中。最后要指明的一点是涂尔干在自杀论中对经验材料的忠实,他在对每一个论题进行论证的时候,并不是只选取支持论点的论据,而是将特殊情况也一一列出,者找出原因,或者用普遍性掩盖这种非典型性,理论的构建完全建立在经验材料之上。以上几点在实证研究高度发达的今天对我们仍然是有指导意义的。

涂尔干的对与社会自杀率的研究视角是介于微观和宏观之间的,他不停穿梭于宏观视角的思想和微观的研究和统计工作中,正如米尔斯所说“一流的学术巧匠们一般不会为一项宏大的经验研究构思一个宏大的计划”,这并不是说不明确研究主题和方法,而是在强调在理论研究前对思想框架和微观方法思想束缚的警惕。涂尔干在自杀论中将社会自杀率划分为一系列小规模的经验研究,每一项研究都对证明那一部分观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他的


整体思想,即社会自杀率是由社会决定的,在这些经验研究的结果中得到证实。

上面提到的自然科学方法论模式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强调统一。涂尔干所确定的社会学研究方法难免会受到这一影响,在自杀论中则表现为对研究方法准则的唯一性进行强调,即将社会现象视为事物,是完全外在于个人的现实,使其成为研究对象,强调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这一原则也在自杀论中得到贯彻。而在涂尔干看来,正是这种准则的坚持,才使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相互区别,成为独立的学科。涂尔干的这种思想无疑影响了以后的社会研究者,无论是帕森斯的宏大理论,还是科塞的冲突理论或者是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都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解释整个社会,努力完成一种理论上的整合统一,这也是造成学科内部混乱的原因之一。

最后,对于社会科学中对自然科学哲学方面方法论模式的应用,用“自然科学”对我们的研究进行限制在某种情况下是必须的,但一旦超出了一定的限度,这种限制完全有可能转化为一种负面的障碍,初学者在对理论把握不牢固的时候时刻谨记这种限制是明智的,但在系统掌握学科体系并且试图进行理论创新时,这种限制可能会阻碍想象的发挥空间,限制学术视角的开阔,是有害的,这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涂尔干将社会学社会学开创的实证方法论道路,我认为属于一种具体经验主义,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证主义成为社会学的主流,不管是宏观理论的构建,还是微观社会的研究,实证成为科学性的主要标准,伴随着后现代的到来,反思科学的兴趣,实证主义的种种缺陷逐渐暴露,无可挽回的正在步入衰落。但不管怎么说,涂尔干的自杀论是一本可以视为教科书的实证方法论应用,对我们今天的学习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5e55d7d31b765ce050814fd.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