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放风筝习俗说法_重阳节历史由来2021年

2022-10-06 02:55:20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重阳节放风筝习俗说法_重阳节历史由来2021年》,欢迎阅读!
重阳节,放风筝,习俗,由来,说法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台湾重阳放风筝的习俗,则与之相反。放风筝时不仅外形争奇斗艳,还以“风吹相咬”(就是玩风筝“打架”)为乐事。好斗者往往会



在风筝上加装暗器,如小锯片或尖锐的铅片等,用来切断对方的丝线,

重阳放风筝习俗说法

或者是放长丝线去缠拉大风筝的尾巴,然后再用力一扯就将大风筝拉

在我国有不少人信命运,认为每逢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转

下来了。

运日”。因而此日有些人携带自己的风筝登高放飞,意谓“衰运”尽

重阳节历史由来

去,“好运”将来。人人都想方设法让自己的风筝顺利高飞并任其飘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

流,以偿心愿。不过有不少风筝在中途放飞时断线,故潮谚曰:“九

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

月九,风筝断线满天走”。对断线飞来的风筝,人们忌捡,怕捡到别

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

人的“衰运”。

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

在福州,捡断线风筝到底晦不晦气,没有一个准确说法,但是福

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州人重阳登高放风筝,最忌讳的就是“风筝断线”,连提到这几个字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

都是不被允许的。“断线风筝”不吉利。意味着有不好的事会发生。

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

过去人们嫁女儿,刚过门或还没进门,女婿就死了或毁婚,就叫“断

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

线”,可见对风筝线断了这件事,人们很忌讳。



1 3

重阳节放风筝习俗说法_重阳节历史由来2021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重阳节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他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

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

2 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3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1fa02b0a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0.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