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中国天才曹原:后浪中的巨浪,青年中的偶像

2023-01-28 17:22: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QQ:admin处理,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2020高考作文人物素材积累——中国天才曹原:后浪中的巨浪,青年中的偶像》,欢迎阅读!
后浪,巨浪,中国,年中,素材

2020高考作文热点预测押题“创新形式,传播中国优秀传

统文化”原题及审题解析优秀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备受各界关注的郑万、郑阜、商合三条高铁线已开通,有机链接了河南“米”字型高铁沿线的一些文化名城。

材料二:今年的《故宫日历》以表现故宫建筑为主,展现出紫禁城600年历史画卷,有全景有细节、有人物有故事、有历史有文物,成为推介故宫文化的一重要窗口。

材料三:“美食博主”李子染的视频以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展开,她的粉丝遍布世界各地。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一介绍新建的高铁线有机链接了河南“米”字型高铁沿线的一些文化名城;材料二介绍《故宫日历》成为推介故宫文化的一重要窗口;材料三介绍“美食博主”李子染的视频传播了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三则材料都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而展开,而且侧重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考生立意写作不能离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情境而展开。 2.典型任务的限制。题目一方面要求考生谈读了三则材料后产生的感想,另一方面要求考生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来立意,因此考生不能只选择其一或其二进行思考,而是应全面把握三则材料,分析清楚三则材料的共同点,这样才能准确立意和写作。

3.价值判断的限制。高铁开通能让更多游客参观河南周边的文化名城,《故宫日历》能让人足不出户就了解故宫建筑的相关文化内容,李子染的视频则以视频的形式让国内外人民直观真实地知晓中国传统美食文化。以上这些举措都是宣传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形式,命题者意在肯定这些做法,引导青少年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用自己的行动宣传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三则材料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宣传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考生要抓住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可以从不同形式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具体影响角度立意,可以从不同形式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角度立意,可以从选择不同形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原因角度立意,也可以从为何要创新形式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立意。应该说,考生可选取的角度是自由的。

2.思考与联想是开放的。三则材料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即采用的形式不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在不断创新,紧跟时代步伐。考生在扣住共同点进行立意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材料的侧重点进行思考与联想,如不同形式针对的对象,为何要采用这样的形式,这种形式所起到的效果等等。考生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来思考和联想。

3.文体选择是自由的。题目没有明确限定文体,考生可以写成议论文来谈感想,也可以写成记叙文,在叙事的基础上写自己的感想。


解题

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旨在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和宣传、推介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材料由三则材料组成,考生要根据题目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要求,整体把握材料,审题立意。考生要关注材料的共同点,三则材料内容看似不同,但有共同的指向,即如何宣传和推介中华传统文化。考生必须扣住这一内容进行立意,写出文章。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合理选择形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丰富形式,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3.掌握文化特点,选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 4.活用形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5.充分利用形式和载体,推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6.创新形式,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偏题立意:

1.高铁链接文化名城。(只扣住材料一,未全面把握材料,偏离题意) 2.中国传统文化备受关注。(只涉及材料三的内容,偏离题意)

3.《故宫日历》成为故宫文化推介窗口。(只涉及材料二的内容,偏离题意) 4.关注文化发展。(材料重在体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载体) ……

优秀范文

创新形式,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孕育滋养出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越来越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人民的重视。不管是国内民众的关注还是外国人士的重视,都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自然需要创新形式与载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多姿多彩,决定传播形式不拘一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各具特点,这决定了传播形式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河南“米”字型高铁沿线的一些文化名城是一个群体,只看某一座可能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感受。限于交通,民众观赏学习的成本比较高。打通交通瓶颈,以高铁链接,便最大限度地便利了传统文化的传播。故宫是巨大的建筑艺术瑰宝,有建筑艺术,更有与建筑相关的人物、文物、历史、文化。人们可以徜徉其中,领略艺术之美。《故宫日历》也为众多国内外民众打开了了解故宫的另一扇窗,让人足不出户就能游览故宫。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是再正常再平淡不过了,“美食博主”李子染却借助视频的形式,让国内外观众身临其境地品鉴中国传统美食


本文来源:https://www.dywdw.cn/467761fc67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08.html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